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12章 招聘工人,优先雇佣困难乡亲

第112章 招聘工人,优先雇佣困难乡亲(1 / 2)

开业的热闹劲儿还没散去,“晚秋食品坊”的院子里依旧飘着糕点的甜香。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木窗棂洒进作坊,在青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晚秋和沈廷舟坐在作坊的长桌旁,面前摊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村里乡亲的名字——这是他们从大队书记那里拿来的村民名册,专门用来筛选应聘的工人。

“你看,咱们现在作坊里固定帮忙的乡亲有八个,但每天要赶制县食品厂的订单,还要供应县城三家点心铺,人手明显不够。”林晚秋指尖划过名册上的名字,语气带着几分思索,“之前开业时就跟乡亲们说过,要优先雇困难户,咱们得把家里实在拮据、有劳动力的乡亲先挑出来。”

沈廷舟凑过来看,手指点在“王二柱”的名字上:“王二柱家情况我知道,他媳妇去年生娃落下病根,家里三个娃要养,就靠他一个人挣工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人老实,力气也大,之前盖厂房时搬砖最勤快,让他来负责搬运原材料和成品,肯定靠谱。”

林晚秋点点头,在名字旁画了个圈:“还有李寡妇,她男人前年在山上砍柴摔了,就剩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娃,平时靠帮人缝补衣裳过活。她手巧,做糕点时揉面、包馅都细致,让她来制作间帮忙,再合适不过。”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进来的是张大叔。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从后山采的野蘑菇,笑着说:“晚秋、廷舟,我刚从山上回来,想着给你们送点蘑菇。听乡亲们说你们要招人,我来推荐个人——村东头的赵老栓,他儿子去年参军去了,家里就他和老伴,老两口年纪大了,种不动地,平时就靠儿子寄的津贴过日子。赵老栓以前在公社食堂帮过厨,会烧火,还懂点食材保管,让他来负责烘烤间的火候和仓库管理,准行。”

“赵老栓?”林晚秋眼睛一亮,“我记得他,上次试做枣泥糕时,他还跟我说过怎么控制火候才能让糕点不糊,还带着枣香。有他管烘烤间,咱们就不用怕烤炉出问题了。”她连忙在名册上找到“赵老栓”的名字,画了个圈,“谢谢大叔推荐,咱们选的都是实在人,这样作坊才能长久。”

张大叔坐在长凳上,喝了口林晚秋递来的热水,感慨道:“以前村里穷,大家都为吃穿发愁,现在有了‘晚秋食品坊’,不仅能让困难户有活干、有钱赚,还能让咱们村的名声传出去,这都是你们两口子的功劳啊!”

林晚秋笑着摇头:“大叔这话不对,要是没有乡亲们帮忙,咱们作坊也开不起来。以后作坊好了,大家的日子才能一起好。对了,明天咱们就把要招聘的消息在村里广播一下,让符合条件的乡亲来作坊报名,咱们再简单考核一下,后天就能上岗了。”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广播喇叭响了起来,林晚秋清脆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红旗生产大队:“乡亲们注意了,‘晚秋食品坊’要招聘工人了,优先雇佣家里困难、有劳动力的乡亲,想报名的今天上午到作坊来,咱们现场登记考核,工资按天算,每天五毛钱,中午还管一顿饭……”

广播刚停,作坊门口就热闹起来。乡亲们三三两两赶来,有背着娃的妇女,有年轻力壮的小伙,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林晚秋和沈廷舟在院子里摆了两张桌子,一张用来登记,一张用来考核——考核很简单,会做针线活的就试试揉面,有力气的就试试搬砖,懂点厨艺的就试试调馅料,只要肯干活、态度认真,基本都能通过。

王二柱是第一个来报名的,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补丁衣裳,双手紧张地搓着衣角:“晚秋同志、沈同志,我……我想报名。我力气大,啥重活都能干,只要能给家里挣点钱,让娃们能吃上饱饭,我啥都愿意干。”

林晚秋看着他黝黑脸上的诚恳,心里一软:“二柱,我们知道你家情况,也知道你干活勤快。你就负责搬运吧,每天把面粉、芝麻从仓库搬到制作间,再把做好的糕点搬到马车上,工资按天算,月底还能跟入股的乡亲一起分点红利。”

王二柱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连连鞠躬:“谢谢晚秋同志!谢谢沈同志!我一定好好干,绝不偷懒!”

接着来的是李寡妇,她怀里抱着小女儿,大女儿跟在身后。她声音有些怯生生的:“晚秋同志,我……我能报名吗?我手巧,会揉面,还会包粽子,做糕点肯定也能行。我想挣点钱,给娃们买件新衣裳,再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林晚秋拉着她的手,笑着说:“当然能!你跟我来制作间,咱们试试揉面。”制作间里,李寡妇拿起面团,双手熟练地揉着,没一会儿就把面团揉得光滑细腻,还能拉出薄而不断的面絮。林晚秋满意地点点头:“你这手艺没说的!以后你就负责揉面和包馅,要是做得好,月底还能给你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