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367章 少年英烈:夏完淳与洪承畴的生死对答

第367章 少年英烈:夏完淳与洪承畴的生死对答(1 / 2)

天幕上,画面从南京的洪承畴衙门转向江南水乡。一个面容稚嫩却目光坚定的少年出现在众人视野中,他身着儒衫,腰佩短剑,正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密议。

“老铁们,在洪承畴坐镇南京,大肆镇压抗清义军的时候,江南却有一位少年英雄,用他短暂而绚烂的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敬意,“他叫夏完淳,松江华亭人。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他牺牲的时候,年仅十六岁。”

网友【时光旅人】惊叹:“十六岁?这还是个孩子啊!”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可他不是普通的孩子,是名震江南的神童,七岁能诗,九岁出文集,师从陈子龙这样的名士。清军南下,他的父亲夏允彝抗清失败,投水自尽。年仅十四岁的夏完淳,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毅然投身到抗清复明的洪流中。”

画面细致地展开夏家父子悲壮的抗清历程。清军铁蹄踏入江南,烽烟四起,原本书香传家的夏氏门庭,瞬间被卷入时代的洪流。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本就是江南士林领袖,名重一时。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史料,语气沉重,清军南下,南京弘光朝廷迅速崩溃,夏允彝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与好友陈子龙等在松江起兵,试图力挽狂澜。他们联络各地义士,筹集粮饷,甚至散尽家财以充军资。

画面上,夏允彝在乡间奔走,召集义军,许多乡亲在他的感召下拿起简陋的武器。然而,这支仓促组建的义军,面对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清军,显得力不从心。

起义很快失败了。碳水教父接话道,面对清军的追捕和劝降,夏允彝展现了士人的风骨。他先是投水自尽,却被友人救起。清廷闻其名,派人以高官厚禄诱降,他严词拒绝,最终在1645年九月,从容写下绝命词,自沉松塘,以死明志,践行了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

网友【江湖路人】评论:父亲如此刚烈,儿子又岂会是孬种!

父亲的殉国,在年仅十四岁的夏完淳心中埋下了复仇与抗争的种子。他继承父志,拜父亲的好友、抗清志士陈子龙为师,正式踏上了更为艰险的抗清道路。

夏完淳虽年少,却已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和才智。叶赫那拉大贝勒指着地图上太湖流域的义军活动区域,他追随陈子龙,与活跃在太湖的吴易(字日生)义军联络,并被吴易委任参与参谋军事。别看他年纪小,他提出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深受义军将领的敬重。

画面上,少年夏完淳穿梭于水网密布的太湖水寨之间,他与那些满脸风霜的义军士兵交谈,起草檄文,分析形势,小小的身躯里仿佛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他甚至被南明的鲁王政权遥授为中书舍人的官职。

他还奔走于江浙一带,试图联络各地残存的抗清力量,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他秘密会见志士,传递消息,共同谋划更大的起义。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大量激昂悲壮的诗文,如《鱼服》、《即事》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战斗的号角,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

然而,局势日益恶化。清军在洪承畴的坐镇下,剿抚并用,义军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1647年四月,陈子龙被捕,投水殉国。不久,吴易的义军也在清军重兵围剿下失败,吴易本人英勇就义。

夏完淳并没有被接连的噩耗和残酷的现实击垮。他如同暗夜中不屈的火焰,继续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下坚持斗争。他秘密筹划新的起义,甚至制定了以舟山鲁王政权为后援,联络东南义军,再图大举的计划。

但不幸的是,朱及第声音低沉下去,由于谢尧文案发,清军搜出了他与鲁王政权往来的奏表和大量义军人员名单。夏完淳最终在松江家中被清廷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