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海上巨鳄郑芝龙(1 / 2)

“老铁们,”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天幕,“咱们上回说到,隆武帝朱聿键能被拥立,离不开实力派的支持。而这里头最关键的一支力量,就来自福建,来自那个庞大的郑氏家族。”

他顿了顿,引入正题:“要说清楚郑家为什么有这么大能量,咱们得先把目光转回之前那场决定弘光政权命运的江防之战。当时,负责镇守长江天险的,是郑芝龙的弟弟,郑鸿逵。”

画面上出现了浩荡的长江,南明水师旌旗招展,由郑鸿逵统领。

“这位郑鸿逵将军,在江面上摆开阵势,本想凭借水师之利阻挡清军。可惜,对手是多铎,清军用了火攻之计,轻易就击溃了郑鸿逵的防线。”朱及第语气中带着惋惜,“长江一失,南京门户洞开,弘光朝的覆灭也就快了。”

网友【江左遗风】评论:“唉,本以为水战是我们占优……”

“叶赫那拉大贝勒”道:“郑鸿逵败退,意味着郑家势力在长江流域受挫,但也让他们更聚焦于自己的福建老家。而这一切的根基,都源于他的兄长,郑芝龙。”

天幕上浮现出波涛汹涌的闽海,一艘艘悬挂着奇异旗帜的舰船劈波斩浪。

“老铁们,要说郑芝龙的发家史,那简直比话本还精彩!”朱及第的声音带着几分传奇色彩,“他可不是普通的渔家子弟,年轻时就在澳门混迹,跟葡萄牙人打交道,不仅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连火器使用、航海技术都摸得门儿清。”

画面中,年轻的郑芝龙穿梭在澳门街头,与红发碧眼的西洋商人交谈,又在商船上熟练地操作着航海仪器。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关键细节:“他最厉害的是投奔了当时的海上枭雄颜思齐。颜思齐死后,郑芝龙能迅速上位,靠的可不是运气。他干了几件特漂亮的事——”

天幕上列出关键步骤:

第一,他整合了颜思齐的旧部,用抢来的钱财和货物公平分配,迅速收拢人心;

第二,他打出‘劫富济贫’的旗号,专门抢劫官船和豪商,但对普通渔民商贾秋毫无犯;

第三,他在海峡中间建立据点,所有过往商船都必须向他购买令旗,否则寸步难行。

“最绝的是,”朱及第调出一张古地图,“崇祯六年,他居然在厦门湾的金门岛大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旗舰!这一仗之后,整个东南海域,再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

网友【海上霸主】惊叹:“这不就是海上的皇帝吗?!”

“碳水教父”补充道:“他的势力有多大?巅峰时期拥有大小船只超过三千艘,部众数万人!商船从月港出发,到马尼拉、巴达维亚,甚至远至日本,都要挂他郑家的令旗。光是收保护费,一年就能收上千万两白银!”

画面中,厦门港内千帆竞发,码头上堆满来自异域的香料、白银和珍奇货物。商人们排队向郑氏官员缴纳费用,换取那面象征着安全的令旗。

奉天殿内,朱元璋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他厉行海禁,就是怕海上势力坐大,没想到后世竟出了这么个连红毛番都能打败的海上枭雄!

徐达忍不住低声道:“陛下,此人若能为朝廷所用,实乃水师栋梁;若怀异心,则必成心腹大患啊!”

李善长也捻须沉吟:“掌控海贸至此,其财力怕是堪比国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