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唐王一脉的意外崛起(1 / 2)

天幕上,地图清晰显示,南京和杭州相继被标记为清军占领。

“老铁们,南京这么快就丢了,对还在抵抗的大明势力来说,打击是毁灭性的。”朱及第语气沉重,“这意味着,很难再有一个像弘光帝那样,至少表面上能被各方接受的共同领袖了。”

网友【一杯清茶】评论弹过:“这下真成无头苍蝇了。”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没错,南京一失陷,各地有点实力的藩王、军阀都觉得自己有机会了。今天这个监国,明天那个称帝,内部争斗不休,反而消耗了自己本就不多的力量。就在这片混乱中,一个原本不怎么起眼的藩王家族——南阳的唐王一系,被意外地推到了风口浪尖。”

奉天殿前,朱元璋眉头紧锁。南京失陷,在他听来犹如丧钟。共主缺失,各自为战,这局面他太熟悉了,这是亡国之兆!

画面切换到大明疆域图,南阳府的位置被特别高亮标出,那地方正好卡在中原腹地,不算最繁华,但位置颇为关键。

“碳水教父”好奇地问:“这唐王是什么来头?之前剧本里没啥戏份啊。”

“叶赫那拉大贝勒”解释道:“初代唐王名叫朱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他是洪武二十四年才受封的,封地就设在了南阳府。在太祖那么多龙子龙孙里,他这一支算是封得比较晚,地盘也不算最拔尖的。”

朱及第补充道:“不过老铁们可别小看这地方。南阳地处中原要冲,北连中原,南蔽荆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唐王这一脉在此地传承了八代,根基也算深厚,直到我们接下来要细说的那位唐端王朱硕熿登场。”

奉天殿内,朱元璋听着天幕中的讲述,目光凝视着南阳的位置,心中快速盘算着此地的军事价值。当他听到“第二十三子朱桱”时,不由得微微一怔。

他下意识地侧头低声问侍立在旁的朱标:“标儿,咱如今……你有几个弟弟了?”

朱标略一思索,恭敬回道:“回父皇,如今共有十六位皇弟。”

“二十三子……”朱元璋喃喃自语,目光再次投向天幕。也就是说,这个朱桱,还要等好几年才会出生。一种奇妙的感触在他心中升起——那是一个他尚未谋面,甚至以后还能不能出生都未必可知的儿子。然而,通过这天幕,他却提前知晓了这个儿子将会开枝散叶,传承八代,在南阳扎根。

一种莫名的、带着些许期待的好感,悄然在他心中滋生。他下意识地将这个“老二十三”与那些已经就藩或尚未成年的儿子们比较起来。封在南阳,看来这孩子将来是个能安稳守成的?至少从天幕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一脉似乎并未生出什么大的祸端。在这个节骨眼上,“安稳”二字,显得尤为可贵。他不自觉地,对这位许多年后才会到来的“老二十三”,投去了一丝与其他儿子不同的关注。

天幕画面变为一座森严的王府庭院,一个少年正透过窗户望着外面狭窄的天空。

“老铁们,要说这位后来的唐王朱聿键,他的童年那可真是太惨了。”“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一些史料,“他爷爷朱硕熿宠信小妾,听信谗言,竟然想把自己的嫡长子,也就是朱聿键的父亲朱器墭,直接关进了承奉司。要不是有个叫张书堂的小官暗中偶尔送点吃的,朱聿键他爹连留下后代的机会都没有。”

网友【吃瓜群众】评论:“我的天,这爷爷也太狠毒了吧!”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子孙相残,还是用如此酷烈的手段,这是他最忌讳、最痛恨的事情!

画面一转,在朝廷的干涉下,终于继承王位的朱聿键在府中设宴,招待他的两位叔父。

“更让人震惊的还在后面。”“碳水教父”语气带着点激动,“这位新唐王上位后,直接设了个局,把当年参与虐待他父亲的两个叔父(郡王)骗进王府,当场下令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