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刘孔昭与朱以海(2 / 2)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本来挺受重视,封地在兖州。但他年纪轻轻就不学好,迷信方术,乱服丹药,把眼睛都吃瞎了,十九岁就死了。朱元璋对这个儿子非常失望,给他的谥号是‘荒’,意思是昏聩胡闹。”

网友【西瓜少年】评论:“这已经够惨了,还有更劲爆的?”

天幕上浮现出明代宫廷的阴暗画面,隐约可见丹炉与缭绕的青烟。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史料,语气变得凝重,根据《明实录》和地方志的零星记载,鲁王朱檀和他的王妃汤氏,为了炼制所谓的,竟然听信方士妖言,残害幼童。

画面中隐约显现出几个孩童的身影,引起了直播间一阵骚动。

网友【晴天娃娃】惊呼:这是什么丧尽天良的事!

碳水教父愤慨地补充:他们相信用幼童的某些器官入药,可以增强丹药的效力。这些无辜的孩子,就这样成了他们求仙问药的牺牲品。

朱及第沉痛地解释道:实际上,这些恶行主要是朱檀主导的,但朱元璋在盛怒之下,却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他舍不得处死自己的儿子,于是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了汤王妃身上。

叶赫那拉大贝勒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就是帝王心术。朱元璋既要维护皇室颜面,又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可怜的汤氏就成了最好的替罪羊。她被处以极刑,既震慑了其他藩王,又保全了朱元璋的父子之情。

网友【午后阳光】评论:这也太不公平了!

朱及第总结道:这就是历史的残酷。汤王妃固然有罪,但她更像是朱元璋用来警告其他藩王的一个棋子。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朱檀,仅仅被朱元璋斥责为,连藩王的爵位都得以保全。这段往事,也为鲁王一系埋下了命运的伏笔。

画面转到明末,展现出朱以海的形象。

“但是,老铁们,家族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朱及第将话题拉回朱以海,“就是这位祖先名声极差的鲁王后裔,在南京、杭州相继陷落后,在绍兴被张国维、钱肃乐等文武官员拥立为‘监国’,举起了抗清的大旗。”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介绍:“朱以海和他那个荒唐的祖先完全不同,他性格坚毅,很有骨气。在那种大厦将倾的形势下,他没有选择逃跑或者投降,而是毅然担起了这份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责任。”

天幕上呈现出浙东、福建沿海的地图,标注着朱以海政权辗转迁移的路线。

“他的抗清之路非常艰难,”“碳水教父”说道,“清军攻势猛烈,他先后失去了绍兴、福州等地,最后只能退守到厦门、金门一带的海岛上,依靠郑成功的支持。”

朱及第补充:“尽管条件艰苦,内部还有各种矛盾(比如和唐王隆武政权的争立),但朱以海始终没有放弃抗清立场。他一直在浙闽沿海坚持斗争,时间长达十几年,是南明诸王中坚持最久的之一。”

网友【宁静致远】感叹:“这真是不容易,从王爷变成海岛流浪,还能坚持这么久。”

“叶赫那拉大贝勒”总结道:“朱以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一种血脉的救赎。他的祖先朱檀,是朱元璋不肖子的典型,给鲁王这一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朱以海,用他十几年颠沛流离、矢志不渝的抗清历程,洗刷了祖先的污名,为鲁王这一脉赢得了尊严。”

朱及第最后动情地说:“老铁们,这就是历史有意思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你的祖先如何,就注定你的结局。朱以海用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证明,哪怕出身于一个有着‘原罪’的家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坚守气节和承担责任,实现精神的超越,完成对家族名誉的救赎。他或许最终未能挽回大局,但他这份坚持,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也让我们看到,在黑暗的时代,总有人愿意燃烧自己,成为不灭的灯火。”

奉天殿内,朱元璋神色复杂。他既对儿子朱檀的荒唐感到恼怒和羞愧,又对后世子孙朱以海的坚贞感到一丝欣慰。他不由得想到,自己对子孙的教育和约束,是否真的足够?而血脉中的品性,又究竟会以何种方式传承和变异?这一切,都让他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