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四维不张申时行(1 / 2)

天幕再启,朱及第的面容带着一丝显而易见的疲惫与感慨。背景画面不再是张居正时代那锐意进取、雷厉风行的景象,而是变得有些晦暗、混乱,充满了各种势力的拉扯与角力。

\"兄弟们,张居正这棵参天大树倒了。\"朱及第开门见山,语气沉重,\"他死后不到一年,那位被他严格教导、压抑已久的万历皇帝,就开始了疯狂的清算。张府被抄,子孙罹难,改革措施大多被废。而接替张居正坐上首辅之位的,是他在病重期间推荐的——张四维。\"

天幕上出现了张四维的画像,其面容带着几分精明与世故。

\"这张四维,山西蒲州人,出身盐商世家,背后是庞大的晋商集团。\"朱及第介绍道,\"他能在张居正之后上位,一方面是因为张居正的推荐(或许是为了平衡朝局),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以晋商为背景的山西籍官员,开始作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大明王朝的核心舞台。\"

\"但问题是,\"朱及第话锋一转,带着明显的贬义,\"这张四维,有张居正揽权、整人的心思和手段,却远远没有张居正那份匡扶社稷的才能与魄力!他是典型的'无其能而学其术'。\"

画面展示了张四维如何利用言官,罗织罪名,打击张居正余党,以及如何巧妙地迎合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怨恨,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学到了徐阶的隐忍和张居正的权谋,用来清除异己,稳固权位。但他看不到,或者说不在乎,张居正那些酷烈手段背后,是为了推行改革,是为了给大明续命。张四维的目的,更多是为了他个人和他所代表的晋商集团的利益。\"

就在此时,奉天殿内响起朱元璋冰冷的声音:

\"呵,又是一个徐阶!这等人物上位,非国家之福。权术学得十足,胸中却无半点社稷。标儿,你看到了吗?这就是为何咱要严查官员出身,特别是这些与商贾牵扯过深之人!\"

\"晋商集团的崛起,在当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信号。\"朱及第背后的画面切换到山西地图,以及蜿蜒的商路,一直延伸到蒙古草原。\"这意味着,在朝堂之上,出现了一个足以与传统的江南文官集团相抗衡的北方势力。朝局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南北制衡。\"

\"但是!\"朱及第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警示的意味,\"晋商与蒙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贸易联系,他们的利益,有时并不完全与大明国家的利益一致!在边贸中走私违禁品(如铁器、粮食),甚至为了商业利益泄露边情、左右边防政策,这些事情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让一个与境外势力有如此紧密经济联系的集团代表人物执掌中枢,无异于将一把可能随时卖掉大明的钥匙,交给了他们!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政治变量。\"

宋濂忍不住对身旁的刘三吾低语:

\"可怕啊!原以为压制住江南文官便可高枕无忧,谁知北方又起商贾之祸。这些晋商,手握重金,结交权贵,如今更要染指朝纲!\"

刘三吾面色凝重地点头:

\"宋公所言极是。看来权力终究难逃被财富侵蚀的命运。今日是晋商,明日又不知是何方商贾。长此以往,我大明官员,岂不都成了为商贾代言的傀儡?\"

\"而在朝堂的另一端,\"画面转向以江南士大夫为代表的文官集团,\"那些在张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官员,尤其是江南的官绅地主们,趁着张居正倒台,开始了疯狂的反扑。\"

天幕上出现了\"考成法\"被废止,\"一条鞭法\"在各地执行中被刻意扭曲、阳奉阴违的景象。张居正辛苦建立的行政效率和财政体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瓦解。

\"他们包围了亲政后的万历皇帝,\"朱及第描述着当时的场景,\"不断地上书,告诉皇帝,张居正是如何的'奸佞',他的改革是如何的'苛政扰民'。他们迎合皇帝想要摆脱张居正阴影、尽情享乐的心理,鼓励皇帝'垂拱而治',实际上是将权力重新分散到他们这些文官集团手中。\"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张四维为首的晋系官员忙着争权夺利、清算异己;江南文官集团忙着推翻张居正的政策,恢复旧日的'美好时光';而被他们包围的万历皇帝,在经历了初期的清算快感后,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加庞大、更加难以驾驭的官僚泥潭,并逐渐走向了怠政的深渊。\"

朱元璋冷哼一声,对朱标说道:

\"看到了吗?这就是为何咱要时刻提防这些文官集团!江南的,山西的,没一个让人省心!他们今日能联手扳倒张居正,明日就能架空皇帝!标儿,你要记住,帝王之道,就在于不能让任何一方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