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那种东西能全信?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就是为了给乾隆继位增加合法性!】
【我站队,万历没见过嘉靖是大概率,乾隆深得康熙宠爱也得存疑!】
眼看着评论区又要从历史考据变成立场大战,有网友开始试图用“玄学”调和矛盾:
【嗐,吵啥吵!要我说,不管是朱棣还是雍正、乾隆、咸丰,这几位爷有个共同点——都是老四啊!】
【卧槽!还真是!燕王朱棣是洪武第四子,雍正帝是康熙第四子,乾隆帝是雍正第四子(序齿后)、咸丰是道光第四子!】
【这么一看,“老四”上位的概率,比名正言顺的太子高多了!@朱及第 这算不算历史玄学?】
这条带着调侃意味的评论,立刻引发了更多人的兴趣和引申:
【这么一说,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太子啊!他是李渊的次子。】
【隋炀帝杨广也是次子。】
【宋太宗赵光义甚至不是宋太祖的儿子……】
【好像除了秦二世胡亥是矫诏,以及一些短命王朝,很多大一统王朝的第二个(或非长子)皇帝都挺有作为?当然,奇葩的也不少。】
讨论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一个更加尖锐,也更能触动某些敏感神经的观点被抛了出来:
【你们发现没有?从古至今,大一统的开国皇帝,他们的太子,好像就没几个能顺利继位的?】
【掰手指头数数:秦始皇的太子扶苏,自杀了;汉高祖的太子刘盈(汉惠帝),算是继位了,但……懂的都懂,在位七年,形同傀儡,郁郁而终,严格来说也不算“顺利”吧?后面那些乱世的不算。】
【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被老二宰了;宋太祖……嗯,“斧声烛影”,他儿子也没上去;元世祖的太子真金,早逝……】
【这么一看,还真是个魔咒啊!“开国之君,太子难继”!】
【所以朱标……唉,可惜了。】
当“朱标”这个名字出现在天幕评论区时,奉天殿前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一直安静聆听,甚至对之前那些“老四”言论只是微微苦笑的朱标,在听到“开国之君,太子难继”这个总结,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可惜了”联系在一起时,他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身体几不可察地晃了晃。
他一直知道自己的四弟能力出众,深受父皇倚重,也曾从天幕中窥见某种令人不安的“可能”。但他始终以仁孝自律,以储君的责任鞭策自己,坚信只要自己做得足够好,便能不负父皇期望,稳固国本。
可如今,这天幕竟以纵观历史的视角,近乎冷酷地指出了一条看似普遍的“规律”——开国太子的命运,多舛!
扶苏、刘盈、李建成、真金……这些名字如同沉重的枷锁,一个个压在他的心头。难道……难道这真是太子难以逃脱的宿命吗?无论他如何勤勉,如何克己,都抵不过这冥冥之中的“魔咒”?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寒意瞬间席卷了他。他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朱元璋,又飞快地瞥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朱棣,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一丝……难以言说的恐惧。
朱元璋自然也听到了这一切,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绝不相信什么狗屁“魔咒”!他朱元璋的天下,他朱元璋定的太子,岂是前朝旧例可以揣度的?!但他看到长子朱标那瞬间失神、深受打击的模样,心中又是猛地一痛,一股邪火无处发泄。
马皇后紧紧握住了朱标冰凉的手,眼中满是担忧,轻声唤道:“标儿……”
朱及第看着评论区越来越歪,连忙控场:“哎哎哎!打住打住!咱们不搞封建迷信啊!历史是由无数复杂因素构成的,哪有什么简单的规律和魔咒?各位太子爷都是很好的人,只是命运无常罢了。咱们还是回归具体的历史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