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鲜有继位的开国太子(1 / 2)

休整了几日的朱及第再次出现在天幕中,背景换回了熟悉的工作室。他看起来精神不错,正翻看着一些资料,准备开始今晚的历史话题。

“兄弟们,我回来了!今天咱们来聊点有意思的,”朱及第对着镜头笑道,“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讨论,有人问:明朝的万历皇帝,到底见没见过他的爷爷嘉靖皇帝?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网友们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后来还扯到了清朝的乾隆见没见过康熙!”

天幕上适时地出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画像。

【这还用吵?万历是隆庆的儿子,隆庆是嘉靖的儿子,爷爷见孙子不是很正常?】

【楼上+1,肯定见过啊!万历六岁就登基了,他爷爷死的时候他都十岁了,怎么可能没见过?】

立刻有网友跳出来反驳,语气斩钉截铁:

【@前面两位 历史是数学吗?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驾崩,六月万历登基。而嘉靖皇帝早在1567年就死了!中间隔了他爹隆庆整整六年的在位时间!万历是1563年出生的,嘉靖死的时候他才四岁!一个深居皇宫的四岁小孩,和一个常年住在西苑炼丹、连自己儿子(隆庆)都不太见的爷爷,你们觉得见面的机会能有多大?】

这条带着具体年份的评论一出,前面那派的声音顿时弱了下去。

【卧槽?真的假的?我一直以为嘉靖万历是紧挨着的!】

【查了一下……还真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驾崩,万历是隆庆六年(1572)六月登基,中间差着五年半呢!而且隆庆好像确实不太受嘉靖待见。】

【所以结论是:理论上可能见过(毕竟都是皇帝住紫禁城),但实际可能性极低,尤其是隆庆即位后,嘉靖的妃嫔、未成年的皇子公主都迁出了紫禁城,见面机会更渺茫了。】

这时,争论开始跑偏。

【那清朝的乾隆总见过他爷爷康熙了吧?乾隆不是号称最得康熙宠爱吗?】

【这个是真的!康熙六十年(1721),康熙在雍亲王胤禛的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时年十岁的弘历(乾隆),非常喜欢,当即下令接到宫中养育,亲自教导,直到康熙六十一年驾崩。这是正史明确记载的!】

【对对,乾隆自己晚年都写了无数首诗怀念这段“扈驾避暑山庄”、“养育宫中”的时光,简直是他一生的高光记忆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

【好家伙,这么一比,万历真是个“小可怜”,连爷爷的面可能都没咋见过。】

【所以说明朝中后期的皇室亲情……嗯,有点淡薄啊。】

这番后世网友看似随意的争论,听在洪武君臣耳中,却别有滋味。

朱元璋眉头微蹙,他对后世子孙这种疏离的亲情关系感到不悦。在他制定的制度里,皇子皇孙的教育和亲情维系是重要一环,岂能如此淡漠?

朱棣则敏锐地抓住了另一个重点:“那乾隆因其孙而得父皇青睐,甚至因此……影响了传位?” 他心中凛然,后世清朝的这段历史,似乎印证了“好圣孙”对稳固储位乃至传承的重要性,这与他自身的经历和未来的“安排”隐隐呼应。

朱标想得更多些:“看来,即便是天家,祖孙能否相见,亦受时局、皇帝心性乃至宫廷规矩所限。并非血脉相连,便一定能享天伦。” 他对那位可能未曾见过爷爷的万历皇帝,生出了一丝莫名的同情。

马皇后则叹息道:“若是寻常百姓家,祖孙相邻而居,岂有不见之理?天家富贵,有时反倒成了桎梏。”

朱及第看着评论区从明朝吵到清朝,赶紧总结道:“好了好了,看来万历见嘉靖的可能性确实很低,而乾隆见康熙则是史实……”

朱及第那句“乾隆见康熙则是史实”的总结,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瞬间激起了更激烈的反应,尤其是引来了一批“明粉”网友的不服与考据。

【明粉不服!乾隆受康熙喜爱就是他自个儿编的!】

【+1,康熙真正喜爱的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乾隆他妈地位那么低,雍亲王当时也不显眼,凭什么入老爷子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