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47岁(实际在位仅十个月,但登基后主要在北京)。
明宣宗朱瞻基,38岁。
明英宗朱祁镇,38岁(经历坎坷,但最终死于北京)。
明代宗朱祁钰,30岁(被废后不久暴卒)。
明宪宗朱见深,41岁。
明孝宗朱佑樘,36岁。
明武宗朱厚照,31岁。
明穆宗朱载坖,36岁。
明光宗朱常洛,39岁(着名的‘红丸案’,登基一个月暴毙)。
明熹宗朱由校,23岁。
你们看,”她总结道,“长期住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寿命过四十的都不多,超过五十的更是凤毛麟角!反倒是……”
历史喵喵声音提高,带着点讽刺:“反倒是那些不怎么在紫禁城‘正常上班’的皇帝,活得相对久一点!”
“比如,一心修道、二十多年不住紫禁城、常驻西苑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差一点就活到了六十岁,享年59岁!”
“再比如,学他爷爷嘉靖、三十年不上朝、深居宫内(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紫禁城核心区域)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虽然在位四十八年,但也没活过六十,享年58岁。”
她摊摊手:“看到了吧?好像老老实实待在紫禁城‘打卡上班’的皇帝,反而寿数不长。这紫禁城,简直成了‘皇帝寿命终结者’。”
“而且,”她补充了一个更令人玩味的现象,“自永乐帝之后,明朝皇帝似乎有个六十岁的寿命大关,几乎没人能跨过去!嘉靖、万历算是摸到了边,但最终都没能突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朝的龙子凤孙们都短命。”历史喵喵语气轻松起来,“也有特别长寿的!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有个儿子,襄王朱瞻悦墡,享年72岁。而且这位皇帝可是两次离皇位就差那么一点儿……”
她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很简单,因为他没当过皇帝啊!不用每天操心国事,不用在紫禁城里‘被风水克制’,不用跟文官集团斗智斗勇,安心在封地当个富贵王爷,心情舒畅,自然就能长命百岁咯!”
这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却像一根刺,扎进了洪武君臣的心中。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列出的那一串短寿皇帝名单,尤其是自己那一脉的子孙,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苦心营建的王朝,他寄予厚望的子孙,未来竟然多数难以长寿?是因为国事操劳?还是因为……那北京皇宫,真的有什么不妥?
以前,他只觉得是因为永乐后代身上都流的徐家血脉的原因,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朱棣更是心绪难平,他未来雄心勃勃地规划着自己的北京皇宫,未来甚至……那天幕却暗示,那里建起的皇宫,竟可能是个折损皇帝寿元的地方?
一股无形的阴霾,伴随着“紫禁城克皇帝”的诡异说法,悄然弥漫在洪武十一年的夜空中。这天幕揭示的未来,不仅仅是朝堂争斗、边境烽火,如今更是涉及到了帝王最私密也最在意的——生死寿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