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安陆的“天选之子”(1 / 2)

天幕上,朱及第看着网友们的留言,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精彩,他干脆把几条特别长的评论投影了出来。

“老铁们,这继承人选一定,后世网友们的考古和吐槽可就刹不住车了!来来来,咱们看几条精华评论!”

一条长长的留言被放大:

“科普一下:兴王朱佑杬可不是普通王爷!他老娘邵贵妃在成化朝后期很得宠,他本人又读书好学,深得宪宗喜爱。据说在立孝宗之前,宪宗一度在老三朱佑樘(孝宗)和老四朱佑杬(兴王)之间犹豫过!谁能想到,当年差点成为太子的兴王没当上皇帝,他儿子却绕了一圈坐上了龙椅!还有啊,安陆(今湖北钟祥)这地方邪门,号称‘王爷坟场’,之前封在这儿的梁庄王啥的都好几位绝嗣了,兴王这一支严格说起来也‘绝后’了——谁能想到,绝着绝着,竟绝出个皇帝来!这地方克王爷,但出真龙啊!”

朱及第读完后,啧啧称奇:“瞧瞧!历史的伏笔早就埋下了!兴王朱佑杬当年竟然有竞争上岗的机会?安陆这地方还这么玄乎?看来这朱厚熜能上位,背后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紧接着,又有两条评论跳出:

“所以说朱厚熜从小喜欢修道炼丹那是有原因的!他爹兴王朱佑杬在安陆就崇尚道教,搞斋醮,家里就是这氛围。他这是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

“楼上说的都对,但最关键的是,从张太后到内阁首辅杨廷和,当初都想找个‘好控制’的少年王爷,结果万万没想到,他们千挑万选,选了个大明十六帝里权术天花板!论搞阴谋、玩平衡、驭群臣,要是大明十六帝的权谋值加起来算一石,朱厚熜一个人能占一石二!其他十五个皇帝加起来还得倒欠他两斗!张太后和杨廷和这次啊,简直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不,是请了个权谋老祖宗进宫!”

朱及第看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权谋老祖宗’!这评价也太狠了!不过也说明,这位即将登场的嘉靖皇帝,可不是什么善茬,更不是张太后和杨廷和想象中的提线木偶。一场好戏,马上就要开场了!”

这时,一条看似点题另一段历史的评论出现:

“其实朱厚熜的操作也不算全新,不过是跟一百多年前的宋英宗学的罢了。用同样的‘濮议’手段,就把满朝文武打得丢盔弃甲,爹娘名分到手,皇权也立起来了。”

“宋英宗?濮议?”朱及第做出一个思考的表情,“这位老铁提到了一个前朝的典故,看来嘉靖皇帝的手段是有历史先例的啊……”

天幕下,奉天殿前。

朱元璋听着天幕里“权谋老祖宗”、“一石二斗”这些夸张的形容,眉头紧锁,尤其是最后那条“宋英宗”和“濮议”的评论,更让他心生警觉。他虽然不太清楚具体细节,但“爹娘名分”这几个字,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

他突然将锐利的目光投向文臣队列中的宋濂,沉声道:“宋先生!这宋英宗‘濮议’是怎么回事?你给咱和众卿说说!”

宋濂心里一凛,连忙出列,恭敬地解释道:“启禀陛下,这‘濮议’乃是北宋英宗朝的一桩大礼议。宋仁宗无子,立其侄宗实为嗣,改名赵曙,即宋英宗。英宗即位后,便想追尊其生父濮安懿王赵允让为皇考(皇帝父亲),而非仅仅认仁宗为皇考。此举引发朝臣激烈反对,认为英宗既已入继大统,便是仁宗之子,不应再追尊本生父为皇考,史称‘濮议’。最终,英宗在曹太后支持下,还是追尊了生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