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跑到右边,模仿传令兵,气喘吁吁)
“报——!大同急报!蒙古小王子的骑兵有异动!”
(接着冲到中间,瞬间变脸成威严的皇帝,快速拍板)
“军情紧急!准镇国公朱寿所请,即刻出兵,不得有误!手续?朕已经批了!”
(再跳到左边,变成刚刚得知消息、气急败坏追到居庸关的杨廷和,对着紧闭的关门捶胸顿足)
“陛下!陛下三思啊!哎呀呀!还是晚了一步啊!守将!快开门!”
(最后,朱及第靠在代表关门的背景板上,模仿守将,一脸无奈地摊手)
“杨大人,对不住啦!镇国公手持陛下密令,已经……出关啦!末将也是奉命行事啊!”
(表演结束,朱及第累得直喘气,对着镜头比了个“V”字)
“搞定!正德皇帝,成功突围!”
奉天殿前爆发出一阵更大的笑声,都被这出精彩的单人喜剧逗乐了。 然而,笑过之后,朱元璋和朱棣等人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这看似滑稽的表演,背后揭示的却是皇权与文官体系之间尖锐的矛盾。
朱元璋收敛了笑容,冷哼一声:“笑归笑,可这后世皇帝当得,也确实是憋屈!出个门都要如此斗智斗勇,成何体统!”
朱棣也深感膈应:“爹说的是。这哪是皇帝,分明是被看管起来的囚犯!我朱家天下,岂容如此!”
天幕上,是“镇国公朱寿”在塞外纵马奔驰的畅快画面。而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却是一片诡异的寂静。
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二人,脸上的表情如同打翻了颜料铺,青红交错。他们作为开国和开拓之君,皇权赫赫,说一不二,何曾想过后世子孙,身为天下之主,想走出国门一步,竟然要像做贼一样,和臣子们斗智斗勇,玩尽手段?
虽然理智上,他们明白文官们阻拦是怕再出一个“明英宗”,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定。但情感上,这种极致的憋屈感,让他们感同身受,如同自己也被冒犯了一般。
“这皇帝当得……”朱元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忒也窝囊!”他猛地看向朱标和朱棣,“你们给咱记住!这大明的天下,是咱朱家的!不是文官士大夫的!若将来被臣子掣肘至此,还不如一刀杀了咱痛快!”
朱棣更是拳头紧握,骨节发白。他仿佛看到了一个被无数条文缛节捆绑住的巨人,空有力量却无处施展。“爹!后世这规矩,也太多了!多到……连皇帝都动惮不得!这到底是谁家的江山?!”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笼罩在这对开创了大明基业的帝王心头。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设计的制度,在未来可能会孕育出一个怎样强大到足以束缚君主的官僚怪物。
朱及第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调侃:“老铁们,正德皇帝这关是出去了,可他和文官集团的战争,才刚刚进入高潮!‘镇国公’的传奇还将如何续写?咱们现在就进入大明皇家奇案录之从大将军到修仙皇帝的第二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