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失落的曹国公一家(2 / 2)

周围的侍卫们依旧目不斜视,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但那无形的壁垒却更加厚重了。

李景隆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脱下了头上的盔帽,露出了一张苍白失血、写满了茫然与崩溃的年轻脸庞。

家?

那个曾经代表着他所有荣耀和底气的地方,此刻对他而言,却像是一座华丽而冰冷的囚笼。

他这条船,还未真正起航,便已被亲手拔掉了锚,扔进了无人问津的死水湾。

曹国公府的马车在寂静的街道上缓缓行驶,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单调而压抑的辘辘声。车厢内,气氛比外面的夜色更加沉重。

老曹国公李贞,这位从小看着朱元璋长大的小商贩出身勋贵,此刻早已没了往日的精神头,佝偻着背,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攥着一串磨得发亮的念珠,嘴唇哆嗦着,浑浊的老眼里满是痛惜和不忍。

“文忠啊……”李贞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老年人特有的颤音,“景隆那孩子……是混账,是该打该罚!可……可他终究是咱李家的种,是你的亲儿子,我的亲孙儿啊……就这么……就这么圈在家里,废了?”

他抬起头,哀求地看着面色铁青、闭目不语的李文忠:“要不……要不跟陛下求个情,把他打发回凤阳老家,去管个庄子?眼不见心不净,好歹……好歹有口安稳饭吃,总强过在应天城里让人戳脊梁骨啊……”

李文忠缓缓睁开眼睛,眼中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和冰冷的绝望。他叹了口气,这口气仿佛抽空了他大半的力气。

“爹……”他声音低沉,“您老人家心疼孙子,儿子难道不心疼?可这件事,不是罚他、圈他就能了的。”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他未来出卖的,不是别人,是太子的儿子!是陛下的亲孙子!他弄丢的,是太子一脉的江山!您觉得,这是回老家种地就能揭过去的事吗?”

李贞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无话可说。天幕上那“一战送六十万”的画面和“大明战神”的嘲讽,像噩梦一样萦绕不去。

李文忠的眼神变得锐利而痛苦:“陛下现在没发作,是因为天幕还没放完,是因为看在爹您和我的老脸上……但这份猜忌和怒火,已经种下了!太子殿下仁厚,或许能容,但陛下……爹,您还看不明白吗?”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现在,只有一个法子,或许能稍稍平息圣怒,保住我李家满门。”

李贞猛地抬头:“什么法子?”

“让景隆,去金山寺出家。”李文忠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句话,“剃度修行,青灯古佛,从此与红尘俗世、与朝堂军政,再无半点瓜葛。只有这样,才能向陛下、向太子表明,我李家绝无二心,这个孽子再也无法祸害江山!这或许……才能让他们出一口恶气。”

“出家?!”李贞惊得差点跳起来,手中的念珠都掉在了车厢地毯上,“这……这怎么行?!景隆他才……”

“爹!”李文忠猛地打断他,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这是唯一的生路!至于以后……李家,只能看其他几个孩子了。反正天幕上也说了,我……活不到洪武十七年。”他说出自己死期时,语气平静得可怕,“只能盼着爹您……身子骨硬朗,能多撑几年,多看顾一下家里……”

这话像是一盆冰水,彻底浇灭了李贞心中最后一点侥幸。天幕说儿子洪武十七年死,那就绝对是洪武十七年死,多一年都不行。自己这个皇帝小舅子(朱元璋是李贞的妻弟),从当上吴王、坐上龙椅那天起,心思就越来越深,手段就越来越狠。他现在甚至不敢像年轻时那样,随意地抬头看那双眼睛了。

李贞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精气神,瘫软在厚厚的锦垫上,望着车顶摇晃的阴影,发出了一声漫长而绝望的叹息。那叹息声里,是一个老人对命运的无力和对皇家无情最深刻的恐惧。

车厢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车轮无情滚动的声音,载着这个显赫家族难以预测的未来,驶向沉沉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