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改变公司框架模式!(1 / 2)

陈默开口叫住了她们,手指在办公桌上轻轻点了点。

“地要买,总部要建,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更基础的事情,我们需要先定下来。”

两人闻言,重新坐回了椅子上,目光带着询问看向陈默,等待着他的下文。

陈默不紧不慢地端起已经微凉的咖啡喝了一口,然后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清晰:“是关于我们公司未来框架结构的事。”

陈默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沈青瓷和苏云袖:“随着默婉资本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涉及领域越来越广,喜茶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们不能再满足于现在这种相对扁平、集中的管理模式了。”

“我的想法是,借鉴大型集团公司的成熟模式,对我们进行一轮彻底的架构调整。”

沈青瓷和苏云袖的神色都变得认真起来,她们知道,这将是公司一次深层次的变革。

陈默继续阐述他的构想:“核心思路是集团化管控,事业部制运营。我们将成立‘默婉集团’作为最高控股和管理平台,负责总体战略、财务管控、风险控制、资源协调和品牌建设。”

“然后,将目前默婉资本下属的投资一部、二部、三部,根据其专注的赛道和领域,进行优化重组,独立成为不同的事业部。”

“比如,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早期项目的,可以成立创投事业部,负责像联影医疗、ofo这类成长期项目的。”

“成立成长投资事业部,未来还可以设立专门负责硬科技、医疗健康等垂直领域的专业事业部。”

陈默稍微停顿,让两人消化一下,然后强调关键点:“每个事业部,都将拥有在各自战略方向内,相对独立的运营决策权、项目筛选权和部分人事任免权。”

“并实行独立的核算和考核。集团总部主要管方向、管预算、管结果、管核心干部。”

陈默看向沈青瓷,目光深邃:“青瓷,这样一来,你作为集团总裁,就能从日常繁杂的具体项目审批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宏观战略、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

“而各个事业部,则能更灵活、更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激发它们内部的活力和创业精神。这是一种释放和赋能。”

沈青瓷认真地听着,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闪烁着思考的光芒。

沈青瓷没有立刻表态,手指无意识地在平板电脑的边缘摩挲着。

作为公司的实际运营者,她深知现有架构随着项目增多已经显现出一些效率瓶颈和决策链条过长的问题,陈默提出的事业部制确实是大公司发展的常见路径,能够提升专业性和效率。

但沈青瓷器也清楚,改革伴随着风险——权责如何清晰划分?

资源如何公平配置?

事业部之间的协同与壁垒如何平衡?

这些都需要极其细致和周全的设计。

陈默看出了她的思索,补充道:“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两个条件成熟的部门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建立模板,然后再逐步推广。”

“集团总部需要同步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投后管理、风险审计和人力资源体系,确保‘放得开,管得住。”

接着,陈默将目光转向苏云袖:“苏姐,架构调整也涉及到你。我计划,在集团成立后,你将不再直接负责喜茶公司的日常运营。”

苏云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但依旧平静地听着。

陈默语气肯定地说:“你需要尽快在喜茶内部培养或寻找一位能够全面接手管理的cEo。”

“而你本人,将进入默婉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协助青瓷,主要负责统筹管理集团旗下所有已投项目的投后运营、资源协同和价值提升。”

“包括喜茶、ofo、拼多多、米哈游等等。你的经验和能力,放在整个集团的层面,能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