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虞与北蛮签定边贸互市协议传到京城后,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朝堂。
接连几日的朝会上,对于边贸互市一事的利弊争执不休。
以崔佑璋等少壮派将领和部分务实派官员为首,纷纷出列表奏,盛赞摄政王殿下运筹帷幄,以商止戈的谋略,于国于民都是不世奇功。
边贸互市带来的长远利益是显而显见的:战事平息,节省了巨额军费,边境百姓得以安居,未来还能通过互市获取战马、皮毛等战略物资,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
然而,也有很多的质疑、反对,乃至隐含敌意的声音。
“商人重利轻义,岂可轻信?那一介商贾,有何资格代表朝廷与蛮夷缔约?此例一开,国体何在?威严何存?”
“北蛮豺狼之性,反复无常。今日因缺粮而妥协,来日粮足马肥,安知不会再次南下?与虎谋皮,终被虎伤!
更何况,将盐铁茶叶等物资输往敌国,岂非资敌?臣怀疑那商贾,是否与北蛮有所勾结,假借互市之名,行资敌叛国之实!”
“臣附议!商人干政,本就是大忌!如今此风绝不可长!应立刻废止那所谓的协议,将那秦歌捉拿问罪,以正视听!”
“商人身份”、“擅启边衅”、“资敌嫌疑”这一句句抨击。表面上是维护祖制、担忧国事……;其实仔细揣度,实际的矛头都指向了“秦公子”。
这些人是想借此废掉摄政王的一条手臂!这其中的猫腻,明眼人稍一思索就能明白其中关键。
北境一旦长期和平,朝廷对北方军镇的巨额军费投入势必削减,这触动了以军需供应中饱私囊的某些官僚和世家的利益。
边贸互市由秦歌商行主导,等于在传统的利益蛋糕上硬生生切走了一大块,而且是由一个毫无背景的“商人”切走的,这更让那些盘根错节的老牌世家无法忍受。
一个不受控制的、能力超群且与摄政王深度绑定的“商人”,对他们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
龙椅上的小皇帝懵懂地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臣子,又看看身旁面色沉静的萧墨玄,有些无措。
萧墨玄冷眼看着台下众人的表演,心中清明如镜。
他并没有管台下吵成一团的众臣,他转头对身边的小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不高,但足以上小皇帝听清楚:
“陛下,身为皇帝你要明白一件事,那些口口声声祖制、国体为重的人臣,事事必言自己忠诚体国的大臣,关键时刻未必可信!
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不声不响,却能不顾自身安危,深入虎穴,以一人之力,化解兵锋,使我大虞将士免于流血,边境百姓免于涂炭的人,才是你可以相信的人!”
小皇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皇叔,您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不可信,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