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震撼]沉默的呐喊
办公室内,时间仿佛被那开启的木匣凝固了。只有苏晓晨指尖小心翻动纸页的细微声响,以及她自己越来越清晰的心跳声。江静云和吴忠友没有再说话,他们如同两座沉默的雕塑,守护着这段正在被重新唤醒的记忆,也守护着初次接触这段历史的年轻心灵。
苏晓晨的目光,贪婪而又带着一丝怯意,一行行扫过那些泛黄的纸页。起初,是些看似冷静客观的行动简报、人员分析、情报摘要。陆明远(陈望途)的笔迹始终清晰、克制,如同他“掌柜”的身份,条分缕析,不带多余情绪。她读到赵致远(琴师)对吴忠友(当时还被称为吴参谋)心理状态的精准剖析:“……其人怀报国之志,然对现状深感失望,尤恶内部倾轧与腐败,是可争取之对象……”;读到白曼琳(蝴蝶)如何利用社交场合,从胡凌风处套取“黄河防线”的初期情报;读到叶莲舟从鼓楼上飞身跃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读到雷万山(磐石)如何设计摆脱跟踪,测试敌方监视力度。
文字是冷静的,但苏晓晨却读得手心冒汗。她仿佛能看到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在古城西安的阴影里,这群戴着假面的人如何周旋于刀尖之上。每一个代号背后,都是一个鲜活而紧张的生命,每一次成功传递的情报,都可能伴随着暴露和牺牲的巨大风险。历史书上的几行概述,在此刻化为了具体到每一步抉择、每一次心跳的惊险历程。
然而,真正的冲击,在她翻到记录着“牺牲”与“损失”的页面时,如同无声的惊雷,猛地炸响在她的脑海。
她看到了关于交通员“寒露”的记录。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有陆明远冷静到近乎残酷的笔触:“……‘寒露’同志为引开‘壁虎’侦测车,保护电台位置,驾车冲下悬崖,壮烈牺牲。临终前,发出最后警示电波。其所携关于‘黄河防线’薄弱点之情报未及送出,暂告中断。” 在页面的最下方,有一行后来添加的、墨色不同的娟秀小字,苏晓晨认出那是江静云的笔迹:“情报由‘蝴蝶’同志后续补全送达。‘寒露’遗体未能寻回,衣冠葬于南郊公墓。”
“寒露”……一个连完整姓名都未曾留下的代号,就这样决绝地消失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苏晓晨感到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呼吸变得困难。
她继续往下翻。然后,她看到了关于雷万山牺牲的记录。
“……‘磐石’同志于解放后第三日,夜间巡逻归家途中,在兴隆巷遭敌潜伏特务远程狙击,身中两弹,当场牺牲。现场未发现有效搏斗痕迹,系专业暗杀。推断其身份及住址已于我之前遭泄露……”
“磐石”,雷万山。那个代号充满了力量感的汉子,没能牺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倒在了胜利来临之后的暗巷冷枪之下。苏晓晨的心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解放了,天亮了,为什么还有牺牲?
紧接着,是关于白曼琳的记录。
“……‘蝴蝶’同志于解放后第七日,在西北大学接管工作组驻地,被伪装之敌特绑架。关押期间,遭受酷刑,坚不吐实。敌为制造混乱,伪造其‘叛变’假供词后,将其秘密处决……其‘叛变’谣言曾一度对我小组幸存人员造成极大困扰与危险……”
白曼琳,“蝴蝶”。苏晓晨几乎能想象出那个明艳动人、周旋于舞会沙龙之间的女子,最终却落得如此惨烈的结局。酷刑,嫁祸,死后蒙冤……苏晓晨的指尖停留在那几行字上,微微颤抖,一股强烈的悲愤涌上心头,让她几乎要落下泪来。
她抬起头,看向坐在对面的江静云。江老师依旧平静地回望着她,但那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承载了太多失去的痛苦。苏晓晨又看向吴忠友,吴老师紧闭着双眼,下颌线绷得紧紧的,仿佛在极力抑制着某种翻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