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西安西安古城密档 > 第228章 黎明永铸.5. [丰碑]无声的葬礼

第228章 黎明永铸.5. [丰碑]无声的葬礼(1 / 2)

5. [丰碑]无声的葬礼

西安城的五月,天空是那种洗练过的、近乎透明的蓝,阳光慷慨地洒满大地,驱散了最后一丝春寒,也仿佛要涤净这座古城曾饱经的苦难与血污。就在这样一个本该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日子里,一场特殊而庄严的葬礼,在古城南郊新辟的革命公墓肃穆举行。

没有喧嚣的送葬队伍,没有漫天抛洒的纸钱,更没有呼天抢地的痛哭。这场葬礼,是静默的,却比任何嚎啕都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公墓苍松翠柏环绕的主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前排是军管会、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驻军代表,以及各机关单位的干部;后面是闻讯自发前来的工人、学生、市民,人群一直延伸到广场边缘的松林之外。所有人都身着素衣,臂缠黑纱,表情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青草气息与巨大悲恸的肃穆。

广场中央,并排摆放着三副覆盖着鲜艳党旗的棺椁。棺木是崭新的,但三具棺材里面,却只有一具遗体。

雷万山、白曼琳、陆明远——这三位在最后黎明前血战中壮烈牺牲的“长安小组”核心成员,他们之中,只有雷万山的遗体尚属完整;白曼琳的遗体,湮灭于敌特秘密据点的黑暗之中;陆明远的遗体与敌人一同化作了钟楼之巅那声惊天动地的轰鸣与烈焰。白曼琳和陆明远都未能留下全尸,甚至未能留下一捧可以安葬的骨灰。棺椁之中,安放的只是他们的衣冠。

雷万山的棺椁里,放置着他的遗体,身上穿着他生前最爱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肩部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补丁,头上戴着他那顶同样陈旧却端正的军帽。身旁,是他那把擦得锃亮、却最终未能射出一发子弹的驳壳枪。身躯之下,似乎还能感受到那份如山岳般沉稳、如火药般炽热的气息。

白曼琳的棺椁里,是一件她最常穿的、素雅的阴丹士林蓝旗袍,叠放得整整齐齐,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去。旗袍上,别着一枚她从不离身的、造型简洁的银色胸针。这身装扮,曾是她周旋于敌特之间、获取情报的铠甲,此刻,却成了她坚贞与美丽的最后象征。衣物间,似乎还萦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清冷的芬芳,诉说着她那被暴力摧折的青春与优雅。

陆明远的棺椁最为特殊。里面放置着他那件标志性的、半旧的蓝布长衫,以及一副他常戴的金丝眼镜。眼镜的一条腿似乎有些歪斜,那是他在某次紧急转移中不慎磕碰所致,他却一直舍不得换。衣物旁,安静地躺着一本皮质封面已磨损的《西安府志》——那是他用于记录密档、传递信号的掩护,也是他学识与智慧的见证。此刻,书页间那些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密码,连同他那深邃如海的目光,都已随他而去,只留下这无声的遗物,诉说着一位“掌柜”的运筹帷幄与最终决绝。

除了他们三人,还有两个名字,被郑重地书写在巨大的白色挽幛上,与这三副衣冠冢一同接受祭奠:代号“寒露”,牺牲于传递“黄河防线”情报途中的无名交通员;以及从鼓楼上一跃而下的叶莲舟。他们,同样被视为这场惨烈斗争中倒下的英雄。

军管会主任主持公祭。他站在棺椁前,声音沉痛而洪亮,通过临时架设的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广场,也传到了更远的地方。他回顾了“长安小组”在解放西安前后建立的卓着功勋,一一列举了五位英烈的姓名与事迹,高度赞扬了他们“对党忠诚、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他严厉痛斥了敌特“壁虎”组的残暴与阴险,以及内部叛徒“影子”梅姐的可耻行径,并郑重宣布,经组织严格审查,此前所有关于陆明远等同志的不实之词,予以彻底推翻,全部档案记录予以更正,还英雄以清白!

“……他们倒下了,倒在了黎明已经到来、曙光已经普照的时刻!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扞卫的信念,他们用忠诚与智慧守护的古城,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名字,将如同这秦岭山脉,巍峨不朽!他们的精神,将如同这渭河之水,奔流不息!他们,是我们西安人民的骄傲,是新中国永不磨灭的丰碑!”

话音在广场上空回荡,无数人热泪盈眶。那不是软弱的泪水,而是被英雄气概所激荡、被崇高牺牲所感动的热流。

默哀。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