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发出的次日下午,乔装改扮的赵致远,在另一处更为隐蔽的安全屋,再次见到了吴忠友。此时的吴忠友,虽然眼眶深陷,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多了一种昨日未曾见过的、破釜沉舟般的坚定。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自己听到的关于逮捕学生的消息,以及自己的恐惧与最终的决断,和盘托出。
“赵先生,”吴忠友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语气是前所未有的清晰,“我想明白了!如此政府,如此作为,实非我辈托身之所!您指出的道路,或许艰险,但……那是唯一通向光明的可能!我……我愿意接受你们的安排,尽我所能,为……为新中国的到来,贡献一份力量!”
赵致远心中巨石落地,但他面上并未显露过多喜色,而是郑重地握住吴忠友的手:“吴参谋,不,吴同志!我代表组织,欢迎你的加入!你的这个决定,无比正确,也无比勇敢!”
“但是,”吴忠友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急切与不忍,“那些学生……柳云扬他们,明晚就要被抓了!他们还是孩子,只是一腔热血……我们不能见死不救啊!赵先生,有没有办法……?”
赵致远目光一闪,吴忠友此刻表现出来的对无辜者的同情与责任感,让他更加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他沉吟片刻,脑中飞速权衡。直接硬碰硬营救,风险太大,极易暴露吴忠友和小组。但若能借助吴忠友在敌人内部的位置,以一种更巧妙的方式……
一个计划雏形在他脑中形成。
“吴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赵致远沉稳地说,“硬救不可取。但或许……我们可以‘借力打力’。”
他压低声音:“你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对抗命令,而是利用你的职权和信息的便利,在不引起怀疑的前提下,设法让这个消息,‘无意中’泄露给那些学生,或者能影响到他们的人。比如,你可以通过一个绝对可靠的第三方,或者利用敌人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微妙关系,制造一点‘意外’,让抓捕行动扑空。”
他紧紧盯着吴忠友的眼睛:“这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冷静的头脑,是在刀尖上跳舞,甚至比直接撤离的风险更大。你……愿意尝试吗?这将是你的第一次实际行动,也是对你决心和能力的考验。同时,这也是在践行我们保护进步力量、争取民心的理念。”
吴忠友几乎没有犹豫,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挑战与使命感交织的光芒:“我愿意!告诉我具体该怎么做!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那会让我余生都活在愧疚之中!”
看着吴忠友眼中燃起的、不再是迷茫恐惧而是充满行动意志的火焰,赵致远知道,这位新同志,已经真正踏上了通往黎明的道路。而这次营救学生的尝试,无论成败,都将成为淬炼他信念的第一次烈火。
暗夜依旧深沉,但在这位弃暗投明者的心中,一缕清晰的曙光,已然刺破重重迷雾,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他即将用行动,为自己新的信仰,投下第一份掷地有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