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指引]暗夜曙光现
邱氏别院的夜,在吴忠友离去后,并未恢复真正的宁静。赵致远独坐书斋,并未立刻离开。他需要复盘今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吴忠友眼中每一次情绪的波动。他知道,种子已深埋,但能否顶开最后那层坚硬现实的冻土,仍需等待,以及,或许还需要一阵恰到好处的“东风”。
而这阵“东风”,比赵致远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残酷。
接下来的两日,对吴忠友而言,是此生最为煎熬的四十八小时。赵致远的话语,那些关于家人安危的承诺、关于个人前程的描绘、关于历史潮流的论断,如同魔咒,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与他对现实的恐惧、对未知的迷茫激烈搏杀。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办公时也时常走神,那份内部审查的密件,更像一道催命符,时刻提醒他时间的紧迫。
转机,发生在他一次例行前往参谋部资料室调阅旧档的路上。途径一条相对僻静的走廊时,他无意中听到两个压低嗓音的交谈,来自隔壁空置的休息室。其中一个声音,他认得,是徐远舟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行动队副队长马奎。
“……名单确定了,西北大学那几个跳得最凶的,‘赤化’嫌疑最重,上峰的意思是,不能再姑息,要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马奎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狠戾。
另一个声音略显迟疑:“马队,证据……好像还不是十分确凿吧?都是些学生娃,闹腾一下……”
“确凿?”马奎冷哼一声,“要什么确凿?非常时期,宁错抓,勿放过!徐站长说了,这股风必须刹住!尤其是那个带头的,叫……对,柳云扬的,背景查过了,穷学生一个,没什么根基,正好拿来开刀!行动就定在明晚,他们不是在搞什么‘读书会’吗?一锅端!”
吴忠友的脚步瞬间钉在原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柳云扬!这个名字他听说过,是西北大学颇有名气的学生领袖,才华横溢,以敢言着称。他甚至还曾在一次非正式的文化沙龙上,远远听过这个年轻人充满激情的演讲,对其敏锐的思维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留有印象。如今,竟要被以此等莫须有的罪名秘密逮捕?下场可想而知!
他几乎是手脚冰凉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心脏狂跳不止。马奎那番“宁错抓,勿放过”的言论,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穿了他心中对旧阵营最后一丝残存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不是他理想中那个应该保护青年、引领国家的政府和军队,这是一个恐惧真理、扼杀生机的暴力机器!连毫无反抗之力的学生都要如此对待,那么对他这样知晓更多内情、一旦被怀疑便绝无生理的参谋军官,徐远舟又会如何?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但与此同时,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也在滋生——那是决绝。赵致远指出的那条路,原本还笼罩在迷雾和风险之中,此刻,却在马奎这番对话的映衬下,显露出了其必然性与正当性。留下,不仅是理想的泯灭,更是随时可能降临的灭顶之灾;离开,虽有风险,却至少是奔向一个禁止如此践踏尊严、扼杀希望的地方。
他想起了赵致远关于“民心向背”的论述,想起了那句“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眼前这活生生、血淋淋的一幕,不就是最直接的印证吗?
不能再犹豫了!
当天深夜,利用一个极其隐秘的、此前只为应对最极端情况而准备的联络方式——将一片画有特定符号的梧桐叶,置于甜水井巷口第三块桥板下的石缝中——吴忠友发出了急切求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