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攻心与解码
1. [登场]赵先生其人
夜色如墨,将西安古城温柔地包裹。位于古城西南隅甜水井附近的邱氏别院,悄然融入这片静谧之中。青砖门楼并不显眼,院墙内却别有洞天,几丛疏竹在晚风中轻曳,发出沙沙的轻响,恰到好处地遮掩了夜色中一切细微的动静。
亥时初刻,一辆黑色的奥斯汀轿车悄无声息地滑至巷口停下。身着深色中山装的吴忠友推门下车,对司机低声吩咐了几句,轿车便无声地驶离。他站在原地,目光警惕地扫过寂静的巷道,月光在他清癯的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内部审查的密件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时刻抽打着他的神经,让他对任何一次非公务出行都倍加谨慎。若非“墨生”先生在电话里以发现《雪山萧寺图》临本上一处“关乎画作真髓”的惊人细节为由,语气恳切而急切,他绝不会在此时冒险前来。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快步走向那扇虚掩着的黑漆木门。
门内,早有安排好的、沉默寡言的老仆引路。穿过影壁,绕过回廊,直至一间灯火温暖的书斋。书斋内,檀香袅袅,四壁书卷盈架,临窗的紫檀木桌上,赫然摊开着那幅引发此次夜会的《雪山萧寺图》临本。
而立于桌旁,负手欣赏着画作的身影,正是吴忠友期盼见到的“墨生”先生——赵致远。
今晚的赵致远,换下了一贯的西式装扮,身着一件深灰色杭纺长衫,更衬得他身形修长,气质温雅。他闻声转头,脸上立刻浮现出真诚而热络的笑容,快步迎上:“吴参谋,冒昧相邀,深夜劳您奔波,实在是心中激荡,难以自持,迫切的想要与知音共享这‘发现’之喜啊!”
他的笑容极具感染力,声音清朗温和,瞬间驱散了吴忠友心中大半的疑虑与紧张。
“墨生先生太客气了。”吴忠友连忙拱手,目光不由自主地被桌上的画作吸引,“能得先生如此看重,忠友荣幸之至。不知先生所指的‘真髓’细节是……”
“来来来,吴参谋请看此处。”赵致远引吴忠友至桌前,手指精准地点向画作中段,那片以“雨点皴”细致描绘的山体质感所在,“先生往日看此皴法,可曾觉其虽效仿范宽笔意,力求浑厚,然细观其笔墨节奏,于磅礴之中,是否暗藏了几分……犹疑与阻滞?仿佛执笔之人,心中有丘壑,下笔时却因外物所滞,不得尽情挥洒?”
吴忠友凝神细看,他本就精通此道,经赵致远这一点拨,果然察觉出那笔墨间一丝难以言喻的凝涩感。他微微蹙眉:“确如先生所言。此般笔触,非功力不逮,倒似……心境使然。”
“正是心境!”赵致远抚掌轻赞,眼神明亮,“作画如做人,笔锋即心锋。心中若有挂碍,笔下便有滞涩。纵有吞吐山河之志,若不得其时,不得其路,终是……困于这尺素之间,不得解脱。” 他的话语,若有所指,目光深邃地看向吴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