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远眼中精光一闪。这不是一个甘于同流合污、或者麻木不仁的军官。这是一个内心还保留着传统士大夫情怀和某种理想主义色彩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陆明远喃喃重复着这个词,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笑意。在地下工作中,这类人往往最难策反,因为他们有自己坚固的精神世界;但也最容易策反,一旦信仰的基石被动摇,他们的转变会比任何人都更彻底、更决绝。
“我们需要靠近他,观察他,剖析他。”陆明远做出了决定,“但不是我们的人直接靠近。徐远舟的‘渔网’盯得太紧。”
他想到了白曼琳(蝴蝶)曾经建立、但后来因风险过高而很少使用的、那个覆盖军官太太和文教界女性的社交网络。
“让‘蝴蝶’想想办法。”陆明远对雷万山说,“通过那些夫人太太们的茶话会、书画沙龙,不着痕迹地打听吴忠友的喜好、习惯,尤其是……他对当前时局的真实看法。注意,绝对不要主动接触,只收集信息。”
与此同时,江静云对“壁虎”数据的破译也有了微小进展。她成功分离出了一小段关于敌方通讯频率分配的逻辑代码,虽然还无法完全破解,但结合之前硬件标识码的线索,她隐约感觉到,敌人似乎在规划一个覆盖更广、层次更分明的通讯网络,而这或许与吴忠友所在的参谋处正在制定的某种新防御方案有关。
技术线索与人力情报,在这一刻,微妙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处,以及那位新来的、散发着异质新风的吴忠友参谋。
几天后,白曼琳通过绝密渠道传回了第一批关于吴忠友的“市面”消息:
吴参谋深居简出,不喜应酬,唯一的爱好是收藏鉴赏宋版书和古代地图。曾有军官太太试图为其做媒,被其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婉拒,传为笑谈。在同僚眼中,他是个“书呆子”、“不合群”,但偶尔酒后,会流露出对“党国腐败、山河破碎”的痛心疾首。
宋版书?古代地图?匈奴未灭?山河破碎?
每一个关键词,都像一块拼图,加固着陆明远对吴忠友是“理想主义者”的判断。这个人的身上,似乎有着叶莲舟的影子。想到叶莲舟,陆明远不禁一阵心酸。
风向,似乎真的开始转变了。
这阵来自岭南、带着书卷气与些许迂腐的新风,能否吹散古城上空的铁幕?而想要利用这阵风,首先必须完成对风源——吴忠友其人心灵深处的精准剖析。
陆明远知道,下一场无声的战役,将不在街头,不在电波中,而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