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周。
这天晚上,叶莲舟落下最后一笔,轻轻吹开图纸上的橡皮屑。一幅看似杂乱、实则包含了“黄河防线”东起风陵渡、西至禹门口所有核心布防要点、兵力配置、火力配系及预备队机动方案的“涂鸦”,终于完成了。
他小心翼翼地卷起这张价值连城的图纸,将其塞进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用于装裱画轴的旧铜管里,封好两端。
得手了!
巨大的成就感瞬间淹没了他,随之而来的是几乎将他压垮的疲惫。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情报在他手中多停留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他必须立刻启动传递程序。
按照与白曼琳约定的紧急方案,他需要将情报放置在位于西大街“一品斋”书画店外的第三个备用死信箱——一个伪装成排水口缝隙的暗格中。
然而,就在他准备行动的前一刻,一种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他。徐远舟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杜高参的“慷慨”也透着诡异。这次传递,会不会已经在敌人的监控之下?
他想起了陆明远通过白曼琳转达的最终指令:情报一旦得手,优先确保情报本身的安全。如有疑虑,宁可暂缓,也不能冒险。
叶莲舟看着手中那冰冷的铜管,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是立刻按照原计划投放,还是再等待更安全的时机?等待,意味着前线可能错失战机;投放,则可能让无数人的牺牲付诸东流。
最终,对组织指令的服从和对情报安全的极端重视,压倒了他急于完成任务的心情。他决定,暂不投放。他需要观察,需要确认安全,或者,需要启用那条更高级别的暗线——“寒露”所指示的最终传递方式。
他将铜管重新藏好,发出了暂缓行动的警示信号。
他不知道,他这个出于极度谨慎而做出的决定,恰好躲过了一次致命的危机。徐远舟对杜高参近期的异常并非毫无察觉,他已经暗中加强了对叶莲舟以及几个可能情报传递点的监视,“一品斋”外的死信箱,正在监视名单的前列。
情报虽然得手,但如何将其安全送出的难题,依然横亘在眼前。叶莲舟手中的铜管,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也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他握紧了铜管,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与白曼琳,或者说与“掌柜”再次交汇,商定出万无一失的传递方案。这条用生命换来的情报,绝不能在他手中出现任何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