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传闻]军营异动声
小石头带来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陆明远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塬上”这两个字,太敏感了。若敌军主力真的大规模向渭北高原收缩或调动,这绝非寻常的换防,很可能意味着西北战场的战略态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一个醉汉的呓语,不足为凭。他需要更多、更可靠的佐证。
陆明远没有轻举妄动。他如同一个最耐心的猎手,伏在德裕典当行这个观察哨里,调动着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捕捉着空气中任何一丝异常的气味。
他首先通过梅姐那无所不至的街坊网络,不动声色地打探。梅姐虽不明就里,但凭着对陆明远的信任和市井生存的本能,在与左邻右舍、菜场小贩的闲聊中,格外留意起与“兵”相关的闲言碎语。
“王屠户家这几日肉铺关得早,说是给城西大营送肉的车回来得晚,耽误了收拾……”
“东街张记杂货铺的老板嘀咕,这几天当兵的来买烟,都是一条一条地拿,不像以前零买……”
“拉洋车的李大哥说,夜里常听见城外有闷雷似的响动,不像打雷,倒像是……好多汽车……”
这些零碎的、看似无关的市井传闻,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被陆明远一一收集起来。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现象:驻西安及周边敌军部队的后勤补给节奏、士兵消费习惯,甚至夜间活动,都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与此同时,陆明远也开始更审慎地利用小石头这条线。他没有再让他去打探具体的军事信息——那太危险。而是交给他一些更简单,却能侧面印证传闻的任务。
“小石头,这几天你去火车站和西城门那边擦鞋,留心下拉着帆布篷的大卡车,看看比平时多了还是少了,大概什么时辰过。”陆明远递给小石头两个铜板,语气平常得像是在交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石头用力点头,眼神亮晶晶的,仿佛接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使命。
两天后,小石头带回消息:“陆掌柜,西城门那边,天快黑的时候,那种大卡车过去了好几辆,开得飞快,灰扬得老高!火车站倒是没见多,就是感觉当兵的脸色都绷着,不像以前那么爱说笑了。”
陆明远默默记下。夜间调动,士兵情绪紧张……这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判断。
然而,最具分量的印证,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渠道。
这天,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穿着体面西服的中年男子走进了德裕典当行。他自称是“省立图书馆”的馆员,姓赵,对陆明远柜台里几本关于西北地方志的古籍表现出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