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重商令下(1 / 2)

阳春三月的江南,雨丝斜斜地织着,将苏州城的青石板路润得油亮。绸缎商张万和正蹲在自家织坊的门槛上,盯着檐角滴落的水珠出神。他脚边堆着半尺高的账册,最上面那本摊开着,红笔圈住的“雇工八十八”几个字,像根刺扎得他眼睛发疼。

“东家,该给工人们发月钱了。”账房先生揣着手从里屋出来,棉袍下摆沾着些线头,“这个月的绸缎卖得俏,松江那边的布商又订了三百匹,就是……人手实在不够。”

张万和啧了声,往织坊里瞥了眼。二十几台木织机排列得整整齐齐,织工们坐在机前,手脚不停地抛梭、踩踏板,绸缎在经纬间缓缓舒展,可速度慢得像蜗牛爬。最要紧的是,按朝廷旧例,雇工超八十就得按“商户丁役”缴粮纳税,他这八十八人,早超了限额,上个月的税银差点掏空他的家底。

“添人?添了人税银怎么办?”张万和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愁得眉头打结,“总不能让织工们白干吧?”

正说着,街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孩童的叫嚷。账房先生探出头看了看,猛地回头,脸涨得通红:“东家!快!官府贴告示了!说是……说是朝廷下了‘重商令’!”

张万和腾地站起来,踩着水洼就往街口跑。雨里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些作坊主模样的汉子,一个个伸长脖子,盯着墙上那张盖着朱红大印的告示。识字的秀才站在凳上,唾沫横飞地念着,声音被风吹得忽高忽低:

“……凡开工坊者,雇工超百人,免役三年;造新式机器者,奖银五十两;通商至海外者,关税减半……”

“免役三年?!”

“奖银五十两?!”

人群里炸开了锅。张万和挤到最前面,手指点着告示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生怕看漏了。当确认“雇工超百人免役”是真的,他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旁边的人都看过来。

“老天有眼!”他咧着嘴笑,露出两排黄牙,“我这就去买蒸汽织布机!再招二十个织工,凑够一百!”

旁边的铁器铺老板王铁山推了他一把:“你疯了?那蒸汽织布机一台要五十两银子,抵得上你半年的利润了!”

“你懂个屁!”张万和眼睛发亮,“上个月我去上海,亲眼见洋人的蒸汽织机,一个时辰织的布,顶咱们三个好手一天的量!十倍速度!有这东西,别说五十两,就是一百两也值!”

他扒开人群就往码头跑,泥水溅了一裤腿也顾不上。账房先生在后面追着喊:“东家!月钱还没发呢!”

“先欠着!等我赚了大钱,给他们发双份!”

张万和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雨幕里。王铁山望着他的背影,摸了摸后脑勺,也跟着往家跑——他想起前阵子从西洋传来的“蒸汽锻铁炉”,据说能把铁块烧得通红,打农具比炭火快三倍,这“造新式机器奖银五十两”,不正好能试试?

三天后,苏州城的码头热闹得像过年。三艘大货船停靠在岸边,舱门打开,露出里面锃亮的钢铁家伙——正是张万和托洋行买的蒸汽织布机。黑铁皮包着的锅炉,黄铜齿轮咬合着传送带,虽然蒙着层灰,却透着股子新奇的锐气。

“这玩意儿真能自己转?”围观的织工们啧啧称奇,有人伸手想摸,被张万和一把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