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48章 国库空如洗

第148章 国库空如洗(2 / 2)

“这日子没法过了。”王全福咬了口冷馒头,麸皮剌得喉咙生疼。他想起远在云州府的表哥,前阵子托人带信说,断云寨的票号月息低,工坊管饭,连税都比京城轻。当时他还骂表哥“通匪”,现在却觉得,或许那才是条活路。

夜深人静时,王全福摸进库房。角落里堆着些废弃的账册,他抽出几张空白纸,就着昏暗的油灯写起来。他的字歪歪扭扭,却把国库的底细写得明明白白:“内库银:三箱(约三万两)”“粮仓:糙米五袋(已霉)”“军械库:旧弓百张,锈枪五十杆”,最后还添了句:“守城兵三月未发饷,多有逃亡。”

写完他把纸折成小方块,塞进掏空的笔杆里,又用油布裹紧。这是他听来的法子——断云寨的听风司在京城收消息,只要把信送到城南的“杂货铺”,就能换十两银子。

第二天一早,王全福假装去买菜,绕到城南。杂货铺的老板是个独眼的老头,接过他递来的笔杆,掂量了掂量,从钱柜里摸出十两银子。银子沉甸甸的,带着汗味,王全福攥在手里,指节都发白了。

“放心,”独眼老头把笔杆藏进盐罐,“这话到了断云寨,自有重谢。”

王全福没敢多待,揣着银子匆匆离开。路过城门口时,看见几个禁军正围着个卖红薯的小贩,抢了红薯就走,小贩哭喊着追赶,被其中一个士兵一脚踹倒。他认得那士兵,前几天还跟他抱怨“再没饷银,就要去投断云寨”。

十日后,断云寨的议事堂里,曹林展开了那封来自京城的密信。信纸边缘有些受潮,字迹却还清晰,尤其是“内库只剩三箱银子”那句,被王全福画了个波浪线,格外刺眼。

“周明远哭晕三次,看来是真急了。”秦先生摸着胡须,把信上的数字记在算盘上,“一百万两……够咱们火器营添五百门火炮了。”

曹林指尖敲着桌案,目光落在“守城兵三月未发饷”那句上:“军心散了,比国库空了更可怕。”他想起上个月截获的朝廷文书,说要往云州增兵,现在看来,怕是连兵饷都凑不齐。

“听风司的人说,京城的米价又涨了,一石米要二两银子,是咱们断云寨的五倍。”亲兵在一旁禀报,“还有不少百姓往南逃,说再待下去,要么饿死,要么被抓去当壮丁。”

曹林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的晒谷场上,新收的谷子堆成小山,几个老农正用木耙翻晒,笑语声随风飘进来。他忽然想起信里那句“糙米五袋(已霉)”,再看看眼前的景象,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让听风司再探探,”曹林转身道,“看看洛阳的粮仓,是不是真像赵承煜想的那样,有三百万石。”他顿了顿,补充道,“再给王全福送二十两银子,告诉他,多留意禁军的动向。”

秦先生看着他的背影,笑了:“这京城的乱子,怕是要越闹越大了。”

议事堂外,风掠过旗杆,“断云”二字的旗幡猎猎作响。曹林望着南方的天际,那里的云层越来越厚,像藏着一场暴雨。他知道,这封信里的“三箱银子”,不仅是国库的底,更是大胤朝的底——这底漏了,天,也就快塌了。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在天塌下来之前,备好足够的粮,磨利足够的枪,等着看这场闹剧,最终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