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33章 低税引流民

第133章 低税引流民(1 / 2)

江南的暮春总带着挥不去的湿意,苏州城外的官道上,流民的脚步声踏碎了晨露。他们大多是从湖广、江西逃荒来的,扁担两头挑着破被褥和半大的孩子,裤脚沾着泥,眼里却亮着点光——听说临江府有活路,税轻,还分田。

“前面就是断云寨的地界了!”有人指着远处的界碑喊。那界碑是块青石刻的,正面刻着“临江府界”,背面却用朱漆写着两行字,老远就能看清:

农业税:十成取一,三年免征附加税。

商业税:五成取一,小商贩月利不足三两免征。

流民们像被磁石吸住,呼啦一下围了上去。识字的人念出声,不识字的人就凑着听,人群里的惊叹声像滚雷似的炸开。

“十成取一?真的假的?”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手指在“十”字上抖个不停。他在江西老家,光农业税就“十成取四”,还不算衙役上门的“孝敬钱”,一年到头,地里的粮食多半要填官仓,一家人勒紧裤腰带都吃不饱。

“商业税五成取一?”旁边一个挑货郎担的汉子更激动。他在苏州城卖针头线脑,每月赚的三两碎银,要给“市舶司”交一成,给“地保”交一成,到手只剩一半,这“五成取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人群外,一个穿洗得发白长衫的教书先生,正对着税碑出神。他手里捏着本卷边的《孟子》,读到“什一而税,王者之政”时,忽然红了眼眶:“这……这不是尧舜之治吗?”

他是从湖广逃难来的秀才,原在县里教蒙童,因不肯给县令的公子送礼,被污蔑“通匪”,学堂被封,只能带着妻儿逃难。他读过无数圣贤书,听过高官们空谈“仁政”,却从未见过哪个地方,真敢把“十成取一”刻在界碑上,还写明“免征附加税”——这“附加税”三个字,不知压垮了多少百姓的脊梁。

“先生,这税真能做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问,孩子饿得直哭,她只能用空奶头哄着。

教书先生指着税碑下的落款:“你们看,这是断云寨民政司的印,还有陈九将军的私章。前几日我在苏州城听说,临江府的百姓为他们立了‘保境碑’,说他们‘言出必行’。”

正说着,几个穿青布褂的民政司干事走过来,手里提着布袋,见流民围在税碑前,就笑着分发窝头:“大家别急,先垫垫肚子。想落户临江府的,跟我们去登记,分田、分种子,还能领三个月的口粮!”

一个窝头塞进怀里,温热的触感让流民们彻底信了。老农咬着窝头,眼泪掉在上面:“我……我要落户!我有把子力气,能种地!”

货郎也急着举手:“我也去!我会做买卖,能给临江府添点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