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板眼睛一亮。江南的绸缎在北境金贵得很,一尺能卖半两银子,要是能用绸缎换铁矿,既省了粮食,又能赚差价,岂不是两全其美?
三个月后,张老板再次来到断云寨,这次他没带粮食,而是递上了一份清单:“曹当家的,我想跟您商量个事。”
曹林正在聚义楼看账,见他来了,笑着让座:“张老板这阵子生意不错吧?”
“托您的福,还行。”张老板递上清单,“我琢磨着,江南的绸缎在北境俏得很,您看能不能把绸缎也纳入兑换清单?就按1匹上等绸缎换20斤铁矿,您看咋样?”
他怕曹林不同意,又补充道:“您要是收了绸缎,既能给弟兄们做衣服,又能卖给省府的官眷,稳赚不赔。”
曹林看着清单,心里乐了——这张老板倒是精明,懂得变通。绸缎确实是好东西,断云寨的织坊刚起步,正缺好料子,用铁矿换绸缎,既能丰富聚宝市的商品,又能省出粮食储备,划算。
“可以。”曹林当即拍板,“就按你说的,1匹上等绸缎换20斤铁矿,中等的换15斤。商政司会把这一条加进配额制里。”
张老板喜出望外,连忙作揖:“多谢曹当家!我这就回去备货,下个月就给您送绸缎来!”
消息传开,其他商人也动起了心思。临江府的布商说:“我能不能用细棉布换?1匹换8斤?”云州府的药商也来提议:“药材行不行?当归、黄芪这些,断云寨的医馆肯定用得上。”
商政司的账房忙得脚不沾地,把新的兑换比例一一记入账本:
- 1石大米换12斤铁矿(比粗粮贵)
- 1匹细棉布换8斤铁矿
- 1斤上等药材(当归、人参)换5斤铁矿
- 1匹江南绸缎(上等)换20斤铁矿
聚宝市的兑换点前,每天都排着长队,有拉粮食的、扛布匹的、挑药材的,车水马龙,比赶集还热闹。断云寨的粮库、布库、药库渐渐堆满了,而铁矿则通过这些商人,变成了北境各地的农具、器皿,甚至省府官衙的门环、栅栏。
有天,张老板看着自家铺子里挂着的“断云铁”农具,又看了看刚换回来的绸缎,忽然对小伙计说:“以前觉得银子最金贵,现在才明白,能换来实在东西的,才是真本事。曹当家这配额制,看着是为难咱们,其实是让大家都有的赚。”
小伙计似懂非懂,只知道最近老板的算盘打得更响了,而且每次算账,嘴角都带着笑。
曹林站在聚义楼的露台上,看着聚宝市的热闹景象,心里清楚:配额制不光是为了防止囤积,更是为了让断云寨的资源流动起来——用铁矿换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换布匹药材,改善民生;换绸缎,打通与江南的商路。
当银子不再是唯一的硬通货,当粮食、布匹、铁矿都能等价交换,断云寨的经济,才算真正扎下了根。而那些最初抱怨的商人,终会发现,跟着断云寨的规矩走,算盘上的响声,远比银子碰撞的声音,更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