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降兵换物资(2 / 2)

李大人连忙点头:“没问题!没问题!”

“第二,”曹林的语气沉了沉,“回去告诉巡抚,断云寨只想自保,不想与官府为敌,但谁要是再打过来,下次就不是放你这么简单了。”

“我一定带到!一定带到!”李大人拍着胸脯保证,生怕曹林变卦。

“第三,”曹林看着他,“你得留个‘信物’在我这儿。你儿子在青州府书院读书吧?让他来断云寨‘做客’,等我收到银子和物资,自然会送他回去。”

李大人的脸瞬间白了——这是拿他儿子当人质!但他不敢不答应,只能咬着牙应道:“……好,我这就写信让他来。”

送走李大人的那天,断云寨的人都觉得不解。赵虎找到曹林:“大当家,放虎归山啊!这李大人回去肯定会报复!”

“他不敢。”曹林站在城墙上,看着李大人的马车消失在山道,“他儿子在咱们手里,五千两银子对省府不算多,他犯不着为了报仇赔上儿子和前程。再说,经此一战,他已经怕了,就算想报复,也得掂量掂量。”

果然,一个月后,省府的物资如期送到。二十车硫磺堆在军械库,五十匹战马膘肥体壮,五千两银子沉甸甸地装在木箱里。李大人的儿子也来了,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怯生生的,曹林让人把他安排在私塾,和其他孩子一起读书,待遇优厚,只是不能出寨。

那些被赎走的降兵,回去后把断云寨的规矩和“等价换命”的事传开,不少州府兵都说:“断云寨虽狠,却讲信用,比李大人靠谱。”甚至有几个逃兵,偷偷跑来投奔,说宁愿在断云寨干活,也不想再回省府当炮灰。

没人赎的三百多个降兵,在铁矿和水渠工地上干得卖力。曹林给他们算工钱,干得好还能加钱,月底发钱时,有人拿着银子哭了——在省府当兵,半年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大当家,这些人干得不错,要不……留下?”人事部的曹聪建议。

“不行。”曹林摇头,“忠诚度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的。等他们干够三个月,每人发三个月工钱,让他们走。愿意回来的,再按新流民的规矩收。”

三个月后,这些降兵离开时,不少人对着断云寨的方向磕了头。有个老兵说:“大当家,您是个好官……哦不,好当家,将来要是省府再敢来,我给您通风报信!”

曹林站在聚义楼上,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清楚,处置降兵和李大人的法子,看似宽松,实则是最稳妥的——用物资换平安,用人质防报复,用规矩树信用,比一味杀伐更能让断云寨在乱世里立足。

夕阳下,新送来的硫磺在阳光下闪着淡黄光,战马在马厩里打响鼻,私塾里传来李大人儿子读书的声音,一切都透着安稳。曹林知道,这安稳是用智慧换来的,比刀枪更长久。

他拿起望远镜,望向远处的山道。省府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黑石部的阴影还在,更远的草原部落虎视眈眈,断云寨的路还很长。

但他不怕。有了充足的物资,有了越来越精的火器,有了越来越稳的人心,就算前路有再多风雨,断云寨也能像这聚义楼一样,稳稳地立在群山之间,迎来一个又一个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