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水车惊梦(1 / 2)

议事厅的炭火正旺,映得曹林手里的图纸泛着暖光。他指尖划过图纸上的齿轮与木轮,声音里带着一种让人心头发热的笃定:“寨里现在有八百多劳力,光靠砖窑、铁匠铺消化不完。开春就得开荒,没有水可不行——从寨旁的溪流引水,修一条水渠到山脚的荒地,再建座水车,一举两得。”

“水渠好懂,引水浇地嘛。”赵虎挠着后脑勺,粗粝的手指点了点图纸上那个巨大的木轮,“可这‘水车’是啥?看着像个带辐条的大轮子,能顶啥用?”

满厅的人都凑了过来,连最沉稳的曹文都探着身子。图纸上的水车画得细致:圆形的木轮架在水渠上,轮缘绑着几十个竹筒,底下浸在水里,轮轴连着一串齿轮,齿轮又连着石磨、风箱,甚至还有个类似锤子的装置,看得众人一头雾水。

“这玩意儿,能借水的力气干活。”曹林拿起炭笔,在图纸旁画了条波浪线,“水流冲击轮子,轮子就会转,轮轴带动齿轮,齿轮再带动其他东西——比如磨面的石磨,以前得用驴子拉,有了水车,让水拉就行;铁匠铺的风箱,以前得人拉,用水车带,省力还快;甚至可以连个大锤,代替人工打铁,力道又稳又匀。”

这话像炸雷似的在厅里响开。老周手里的铁钳“当啷”掉在地上,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用水代替大锤?那得省多少力气!我那几个徒弟拉风箱,天天喊胳膊疼……”

“不止这些。”曹林笑着补充,“还能用来舂米、脱粒、甚至带动纺车织布。水流不停,它就不停,比人靠谱,还不用吃饭。”

柱子猛地一拍大腿:“那咱以后干活,岂不是能省出一半的力气?!”

“正是这个理。”曹林把图纸往桌上一铺,“修水渠和水车,就用新来的流民,管饭给钱,既解决了劳力闲置,又为开春开荒铺路。老周,你带铁匠铺的人负责打齿轮和轴销,要结实耐用;老王头,你懂木工,带人做木轮和支架,竹筒得找厚实的;赵虎,你派一队人挖水渠,宽三米、深两米,顺着山势往下走,别让水断了。”

众人领命而去,议事厅里还留着淡淡的炭火气,仿佛还萦绕着刚才那番惊世骇俗的话。曹文望着图纸上的水车,抚着胡须感慨:“水能推磨、代锤,林儿这脑子,真是装着咱们想不到的东西。”

工程动工的消息传开,寨里的流民比谁都积极。挖水渠的汉子们抡着锄头,镐头下去就是一片泥花,嘴里哼着号子,想着月底的全勤奖;老王头带着木工们在溪边选木料,量尺寸时连老花镜都快贴到木头上了,嘴里念叨着“这轮辐得用硬木,不然经不住水泡”;老周的铁匠铺更是热闹,红热的铁坯在大锤下变成一个个齿轮,徒弟们盯着图纸,连擦汗都顾不上。

曹林每天都去工地查看。水渠已经挖了半里地,像条土黄色的带子绕着山脚;木轮的骨架也搭起来了,十几个壮汉才能抬动的轮毂立在溪边,看着就透着一股憨实的力量;铁匠铺的齿轮堆了半墙,个个带着刚淬火的青光。

这天,一个年轻的铁匠徒弟蹲在齿轮旁发呆,见曹林过来,忍不住问:“大当家,这齿轮转起来是省力,可木轮子、铁轴销,用久了会不会磨坏?要是能有更结实的东西……”

曹林心里一动。这正是他想说的——木材怕水泡,铁器虽硬却易磨损,要是有钢筋,用钢筋混凝土做支架和轮轴,水车的寿命能延长十倍不止。

“你叫啥名字?”曹林问道。

“小铁,以前在州府铁铺当学徒。”年轻人红着脸回答,“我爹说过,最好的铁是‘百炼钢’,能弯能直,就是太难炼了……”

“百炼钢不够。”曹林望着远处的铁矿场,“我要的是比百炼钢还硬、还韧的东西,叫‘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