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进驻梁山(2 / 2)

“离去者,亦是我梁山永远记挂的兄弟!他日江湖再见,仍是过命的交情!”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让宋万杜迁心中更是佩服。

杜迁一拍虬结的胸膛,豪气干云:“临上船时,俺也拍着胸脯跟他们吼:弟兄们!今日一别,山高水长!记住俺梁山!他日若再被那狗官污吏、豪强恶霸逼得活不下去,走投无路,只管驾着小船,摇着橹来寻俺们!”

“梁山泊的酒肉管够,寨门永远给落难的兄弟留着一条生路!咱们等着!”

当天下午,黄河岸边,风萧萧,水茫茫。

在众多留下兄弟复杂而依依不舍的注视下,那三十四条汉子,怀揣着沉甸甸的义气与足以安身立命的银钱,对着屹立船头的王伦等人,扑通跪倒,在冰冷的河滩上,深深三拜,齐声高呼,声音带着哽咽与决绝:

“哥哥保重!众位兄弟保重!梁山万福!他日……必来相投!”

随即,他们毅然转身,驾着几艘满载情义与希望的小舟,身影在宽阔的河面上渐渐变小,最终融入浩渺烟波之中,只留下道道逐渐平复的水痕涟漪,无声地见证着这份乱世之中,理智与情义交织的江湖别离。

送走故人,留下的二百五十三条好汉,胸中热血更是沸腾激荡!

走的,是情非得已;留的,是生死相托!

一股更加纯粹、更加牢固的同生共死、休戚与共的凝聚力,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王伦见人心可用,时机已至,屹立主船船头,衣袍在河风中猎猎作响。他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大手猛地向前一挥,声传水道:

“扬帆!启航!目标,梁山!”

船队闻令而动,如同被注入了灵魂的巨兽,即刻扯满风帆,饱受风力的船身发出欢快的呻吟。

它们如同离弦的箭簇,义无反顾地破开层层叠叠的黄河浊浪,犁开道道雪白翻滚的水练,气势如虹地直插往南,驶向那传说中八百里水泊的深处,驶向未知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数日后,经历了一番水道辨认、浅滩规避与天象考验,船队终于循着王伦记忆中的路径,驶入了梁山水域。

刚一出了相对狭窄的运河河道,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瞬间闯入了另一片与世隔绝的洞天福地!

但见烟波浩渺,水光接天,无边无际,视野极处,只见水天一色,浑如一体!

远处山峦如黛,峰峦叠嶂,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宛如蛰伏的巨龙,静默中蕴藏着万千气象,令人望之而生敬畏。

近处,芦苇荡连绵成片,密如翠绿屏障,高可没人,风吹过时,绿浪翻滚,发出沙沙作响的自然之音,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

成群的水鸟鸥鹭或敏捷地掠过如镜水面,留下点点涟漪,或悠然栖息于茂密苇丛深处,鸣叫声此起彼伏,更显此地之幽深静谧,原始而充满生机。

好一派藏龙卧虎、得天独厚的天然形胜之地!

众人立于船头,纵是杜迁、宋万这等见惯厮杀的悍勇之辈,也不免为这壮阔景象心旷神怡,胸中多日来的积郁与颠簸之苦为之一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好一处天赐的基业!真乃神仙府邸,蛟龙窟穴!” 杜迁忍不住挥拳赞叹道,眼中尽是兴奋。

“哥哥慧眼如炬!此地水陆险要,易守难攻,正是我辈龙归大海、虎入深山,大展宏图之所!” 朱贵亦抚掌称赞,冷静如他,也难掩激动。

宋万更是抚掌大笑,声震水面:“有此八百里水泊为凭,雄峻梁山为基,何愁大事不成!俺看那赵官家的金銮殿,也没咱这地方自在痛快!”

弃舟登岸,脚踏实地。 泥土与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仰望梁山主峰,更觉其险峻雄奇,远超众人预期!但见断崖峭壁如刀劈斧削,直插云霄,光滑处连猿猴都难以攀援。

几处天然形成的狭窄隘口,如同巨兽张开的嘴巴,牢牢扼守着上下山的唯一要道,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梁山整体山势连绵起伏,古木参天,林木葱郁茂密,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和资源,正是聚义屯兵、积蓄力量、易守难攻的绝佳基业所在!

王伦与杜迁、宋万、朱贵等人见此形胜,无不心潮澎湃,喜动颜色,连日来的奔波劳顿、生死一线的紧张,仿佛在这一刻都被这未来的家园所抚慰,一扫而空!

王伦深吸一口带着水汽与草木清香的空气,大步流星,立于山脚一块巨大的、如同卧牛般的青石之上。

劲风吹拂着他未干的衣袍,猎猎作响,却更显其身形挺拔。他环视这未来的根基之地,目光灼灼,胸中豪气顿生,声如洪钟,清晰地响彻在山脚水畔:

“苍天有眼,赐我等兄弟如此龙盘虎踞之地!”

“众家兄弟!休辞劳苦!从今日起,这梁山便是你我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他日搅动风云、涤荡乾坤的起点!”

“伐木取石,起造营盘,修筑关隘!要让这沉睡千年的水泊山川,因我等之名而沸腾!因我等之义而重焕生机!”

“吼!谨遵哥哥号令!共建山寨!同生共死!!”

二百余条汉子群情激昂,齐声应和,声浪如雷,在山谷与水泊之间轰轰回荡,惊起芦苇荡中飞鸟无数,扑棱棱飞向天际!

刹那间,沉睡千古的梁山仿佛被这股来自人间、昂扬不屈的生气与活力猛然唤醒了!

山上山下,斧凿铿锵之声大作,叮叮当当,响彻云霄!粗犷有力、节奏鲜明的号子此起彼伏, “嘿哟!嗨哟!” 的呼喊声压过了风声水声,充满了原始的力量感!

在整齐的号子与汗水的挥洒中,合抱粗的巨木伴随着“嘎吱”的呻吟和最后的断裂巨响,轰然倒下,激起漫天尘土与木屑;

千斤重的巨石在粗长的撬杠、坚韧的绳索和众人血脉贲张的合力下,被一寸寸艰难地挪动、搬运、稳稳垒砌成基。

汗水很快便浸透了汉子们古铜色的脊背,在暮春愈发温暖的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芒。

这片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与昔日死寂的荒山野岭形成了鲜明对比,让这沉寂多年的水泊荒山,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磅礴生命力!

王伦更是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他深知初期规划的重要性,这决定了山寨未来的防御力和发展潜力。

他手持用木炭削成的笔与几张1画满简陋却关键符号、线条的草图——那是他结合记忆与现代知识勾画的雏形——不停穿行于各个忙碌的工地之间。

他时而蹲在刚刚开挖、还带着湿气的地基旁,不顾尘土,神情专注地用手比划,向负责的头目指点着地基的深度、宽度和加固要求;

时而冒险攀上才垒了一半、尚且不稳的石墙坯子,不顾危险,用自制的粗糙木尺仔细比量着墙体的垂直角度和石块之间缝隙的严密程度,要求务必咬合紧密;

时而与几位被特意找出、经验老道的木匠、石匠围在一起,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上写画,低声而激烈地讨论着关键建筑的木材榫卯结构如何更牢固、石块的堆砌技巧如何更能抵御冲击……

他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决策和指导的角落,虽脸色依旧带着伤后的苍白,但那专注、笃定且往往能切中要害的指点,让一众粗豪的汉子们心服口服,干得更加卖力。

整个梁山,如同一台刚刚启动却动力澎湃的机器,在王伦这个总工程师的调度下,开始轰然运转,向着未知而充满希望的未来,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