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逊在会议一开始就发难:“林,请解释一下贵国在印尼的煤电项目。”
林辰早有准备:“该项目采用超超临界技术,排放标准比欧盟现行标准更严格。而且,这是应印尼政府要求建设的过渡性能源项目。”
他请印尼代表作证。印尼代表证实:“在中国帮助下,我们实现了电力普及率的大幅提升。这是双赢合作。”
这场风波反而让中国赢得了更多理解。
峰会最后一天,各方就林辰提出的基金方案达成初步共识。闭幕式上,联合国能源署执行主任特别提到:
“中国的方案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回国飞机上,代表团成员都很兴奋。但林辰提醒大家:“协议签署只是开始,落实才是关键。”
果然,刚回到北京,挑战就来了。
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理由是“涉嫌不正当竞争”。
“这是报复。”国际司司长气愤地说,“因为我们没在峰会上让步。”
林辰很冷静:“意料之中。通知相关企业,启动应对预案。”
第二天,他亲自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
“各位老总,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林辰给大家打气,“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技术升级。”
一位企业负责人忧心忡忡:“失去美国市场,我们的产能怎么办?”
“开拓新市场。”林辰指着世界地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潜力巨大。另外,国内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
他当场指示相关司局研究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晚上回家,罗蔷蔷的孕肚已经很明显了。她帮林辰按摩着肩膀:“听说这次谈判很成功?”
“算是开了个好头。”林辰闭目养神,“但后面的路还长。”
“爸今天来电话,说老家县里想请你回去看看他们的新能源项目。”
林辰想了想:“等这阵忙完吧。地方发展是好事,但要按程序来。”
周末,他抽空看了地方报来的几个新能源项目。其中一个县的方案引起他的注意:他们打算利用废弃矿区建设光伏电站,既解决土地问题,又能帮助矿区转型。
“这个思路很好。”林辰批示,“请新能源司重点支持。”
周一上班,他接到新加坡能源部长的访问请求。对方希望学习中国在智能电网方面的经验。
“安排全面接待。”林辰指示,“我们要展现开放合作的姿态。”
接待工作很成功。新加坡部长临行前说:“中国的能源转型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送走外宾,林辰站在办公室世界地图前沉思。国际能源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他让研究团队开始起草《全球能源治理中国方案》,准备在明年峰会上提出。
这时,直通车平台收到一条特殊留言:一位海外留学生写道,看到中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感到很自豪。
林辰把这条留言转发给全体干部:“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不仅为了国家发展,也为了民族复兴。”
夜幕降临,长安街华灯初上。林辰继续批阅文件,下一份是关于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的协议草案。
国际博弈永无止境,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互利共赢,就能走出一条新路。
而这,正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