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以“风光储”项目破局,虽遭遇地方势力“昌荣集团”的暗算与更高层面的隐晦警告,但他凭借精准的反制与舆论引导,终究还是强行撬开了局面,项目得以进入实质推进阶段。这让他更加坚信,在绝对的实力和正确的方向面前,一切魑魅魍魉终将退散。然而,权力的博弈场从不缺少意外,真正的挫折,往往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最猝不及防的方式降临。
事情的起因,源于林辰试图推动的另一项改革——对省内几家长期依赖补贴、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传统煤化工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强制性技术升级。这触及的利益,比江北矿业更为深广,牵扯到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固有的工业思维模式也更为顽固。
其中,位于本省西部山区、拥有数十年历史的 “红旗煤化” ,是阻力最大的钉子户。这家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排污严重,但却是当地财政和就业的绝对支柱,职工及家属近万人,几乎等同于一个独立的社会单元。历任领导都想动,却都因顾虑稳定而不了了之。
林辰不信这个邪。他组织了强大的专家团队进行论证,制定了详尽的人员分流和产业替代方案,承诺由省财政和联盟资本共同投入,在当地建设绿色建材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确保平稳过渡。在他看来,方案已经考虑得足够周全。
他亲自带队,赴“红旗煤化”所在地召开现场协调会。会议在县政府礼堂举行,台下坐满了神情各异的市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被组织来的职工代表。
会议刚开始,林辰还在阐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省里的决心,台下一位头发花白、身着洗得发白工装的老工人突然站了起来,情绪激动地喊道:
“林省长!你说得轻巧!关厂?我们这些人怎么办?我们为这个厂子干了一辈子,除了烧锅炉、看机器,还会啥?去搞农产品加工?那是娘们干的活!我们的手艺就废了!”
他一带头,
“就是!不能关厂!”
“我们要吃饭!要工作!”
“别拿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糊弄我们!”
现场秩序瞬间有些失控。当地市县的领导面色尴尬,试图安抚,却效果甚微。
林辰示意大家安静,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老师傅,各位工友,你们的心情我理解。省里不是不管大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安置方案,有培训,有新的岗位,保障待遇不会降低……”
“我们不信!”又一个声音打断他,带着明显的敌意,“你们这些当官的,就会画大饼!之前也说得好听,结果呢?厂子效益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干脆要关掉!是不是想把我们甩掉,好把地皮卖给你们带来的大老板?”
这话极具煽动性,顿时引来了更多质疑和愤怒的目光。一些原本沉默的职工也开始激动起来。
林辰意识到,沟通的渠道似乎被某种情绪堵死了。他耐着性子,反复解释政策细节和保障措施,但台下的人群似乎只愿意听他们想听的话——不能关厂。
协调会不欢而散。林辰回到县招待所,心情沉重。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感受到,改革的阻力不仅来自上层的博弈和利益的勾连,更来自于基层因信息不对称、观念固化和对未来的恐惧而形成的巨大惯性。
然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
当晚,就在林辰与随行人员研究下一步对策时,秘书脸色煞白地冲进房间,手里拿着手机:“林省长,出事了!网上……网上爆出了‘红旗煤化’职工聚集在县政府门前静坐抗议的视频和照片,标题……标题是‘年轻副省长强推关厂,数千工人饭碗不保,民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