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副主任主动伸出手,笑容和煦:“林辰同志,你好。晓宁主任回来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你关于民生投入与社会资本结合的观点,很有见地。我们委里最近正好在调研这方面的情况,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去海州实地看看,深入交流。”
“梁主任您好,欢迎您随时到海州指导工作。”林辰连忙与他握手,心中明了,这位梁副主任,恐怕就是苏晓宁在委内的“同盟”,或者说,是她背后力量的代表之一。这次引见,意义非同一般。
简单的寒暄后,梁副主任便先行离开。苏晓宁与林辰并肩向会场外走去。
“梁主任是我们委里少有的,一直强调发展质量和水分的领导。”苏晓宁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做进一步的解释。
“明白了,谢谢苏主任。”林辰真诚地道谢。苏晓宁不仅给了他信息,还为他引荐了关键人物,这份人情,不可谓不重。
“都说了,叫晓宁。”她嗔怪地看了林辰一眼,随即正色道,“海州那边,情况复杂,你回去后,万事小心。陈副书记……在省里,并非没有根基。”
“我会的。”林辰点头。经过这次省城之行,他对陈海洋的能量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但也看到了制衡他的希望。
“保持联系。”在宾馆门口,苏晓宁伸出手,与林辰再次握别。这次,她的手掌温暖而坚定,停留的时间似乎又比正常稍长了零点几秒,眼神中也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关切,“路上注意安全。”
林辰感受到她掌心的温度和平静话语下的提醒,心中微动,点了点头:“再见,晓宁主任。”
坐上海州代表团的中巴车,林辰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省城街景,心潮起伏。这次省城之行,收获远超预期。他不仅成功展示了海州的经验,赢得了省领导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通过苏晓宁,他窥见并初步连接上了省里一股务实、清醒的力量。
这并不意味着前方的道路变得平坦。相反,随着他位置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面临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陈海洋在省城的受挫,只会让他在海州本地的反扑更加疯狂。那个文化公司负责人的“意外”身亡和盯梢兄弟的失联,就是最危险的信号。
但他不再是孤军奋战。在省里有了一丝微妙的呼应,在海州,他有张硕、黑子这些隐藏在暗处的力量,有李文博这样的京城资源,更有沈清秋和家庭这个最温暖的港湾。
中巴车驶上高速,将省城的繁华抛在身后。林辰闭上眼睛,开始梳理回到海州后需要立即着手的工作。北苑项目必须加速,教育均衡改革要尽快启动,与“长青实业”的合作需敲定……还有,必须尽快查清失联兄弟的下落,应对陈海洋下一步的动作。
一场风暴在海州酝酿,而他,正携着从省城带回的些许曙光和更加坚定的决心,主动驶向那片风暴的中心。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关键,也更加凶险。但此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