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的落马,如同在北苑片区上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使绊子的势力瞬间偃旗息鼓,拆迁指挥部的工作阻力大减。新的补偿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拥护,签约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大片区域开始进行拆除前的准备工作。
然而,正如所有旧城改造项目一样,总会有那么几户“钉子户”,成为推进过程中最难啃的骨头。在北苑片区,最出名的“钉子户”要数住在片区中心位置、一栋独立二层小楼里的吴老爷子一家。
吴老爷子名叫吴建国,年近八十,是原海州第二纺织厂的老工程师,脾气倔强,在这片住了大半辈子。他的小楼虽然老旧,但位置极佳,占地面积也不小。按照新的补偿方案,他家可以选择一套面积相当的回迁房,外加一笔可观的货币补偿,或者选择两套稍小面积的异地安置房。无论哪种选择,居住条件都能得到极大改善。
但吴老爷子死活不同意。他不是嫌补偿少,而是提出了一个让指挥部所有人都头疼的要求——他不要新房,也不要钱,就要原地不动,或者政府必须在他家原址,按原样给他重建一栋小楼!
“我在这儿住惯了,街坊邻居都认识,树是我亲手种的,砖瓦都有感情了!你们那些高楼大厦,我住不惯!”吴老爷子拄着拐棍,站在自家小楼前,面对前来做工作的街道干部和拆迁队员,态度坚决。
指挥部多次上门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请来了吴老爷子以前厂里的老领导、现在的老同事帮忙劝说,都无功而返。吴老爷子软硬不吃,就认准了他的老房子。
这件事很快汇报到了林辰这里。负责此事的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伟一脸愁容:“林市长,吴老爷子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儿子是省报的记者,有点影响力。我们担心如果处理不好,强行拆除,可能会被炒作成‘暴力拆迁’、‘欺负老人’的负面典型,影响整个项目的声誉,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舆论风波。”
林辰看着刘伟送来的关于吴老爷子家的详细资料,沉吟不语。他明白刘伟的担忧。在舆论高度关注的当下,处理这种“钉子户”必须格外谨慎,稍有不慎,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都可能毁于一旦。
但项目不能无限期拖延。北苑片区的改造是整体规划,吴老爷子家恰好位于规划中的中心绿地和新建小学的关键位置,他家不搬,整个片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就无法启动,直接影响上万居民未来的生活品质。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顾及个别居民的特殊情感诉求,牺牲整体规划和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还是为了大局,采取可能带来舆论风险的强制措施?
林辰没有急于下结论。他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位吴老爷子。
一个周末的下午,林辰没有通知街道和社区,只带着秘书,步行来到了吴老爷子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小楼确实有些年头了,墙皮剥落,木窗腐朽,但门前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种着些花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显示出主人对生活的用心。
林辰没有直接敲门,而是先在周围转了转,和几位坐在巷口闲聊的老街坊攀谈起来。从老街坊口中,他了解到更多关于吴老爷子的情况:老爷子是个念旧的人,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常年在省城工作,很少回来,这栋老房子承载了他几乎所有的记忆和情感。他之所以坚决不搬,除了习惯,更深层的原因是害怕离开熟悉的环境后,那种孤独和无依无靠的感觉。
掌握了这些情况,林辰才走上前,轻轻敲响了吴老爷子家的门。
开门的是吴老爷子本人,他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有些警惕:“你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