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的关注如同一柄悬顶之剑,让北苑片区改造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集团暂时收敛了气焰。然而,林辰清楚,这只是让对方从明面转入了地下,问题远未根除。那些提前囤积房产土地的人绝不会甘心放弃即将到嘴的肥肉,他们一定在暗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或者等待他林辰犯错的机会。
果然,没过几天,新的麻烦出现了。
先是市里几家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所谓“北苑老居民心声”,内容看似在为居民争取利益,实则刻意渲染拆迁矛盾,将居民描述成弱势无助的群体,将政府描绘成与开发商勾结、强取豪夺的形象。文章笔法老辣,极具煽动性,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一波不小的舆论关注。
紧接着,两名北苑片区的区人大代表,联名向市人大提交了一份质询案,对北苑改造的补偿标准、程序公正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提出质疑,要求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作出说明。
这两招,一招攻向舆论场,一招打向程序合法性,显然是经过高人指点,意图给林辰和市政府施加巨大压力,逼迫其在补偿标准上让步,或者延缓项目进程,以便他们从中运作。
面对这组合拳,市政府内部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分管宣传的领导建议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有的则建议暂缓项目,重新评估风险。
林辰在市长办公会上,态度明确而坚决。“舆论要引导,但不能被舆论绑架。程序要合规,但不能因噎废食。”他分析道,“这些所谓的‘居民心声’,内容经不起推敲,刻意回避了我们提出的多元化安置方案和精细化的补偿标准,是在混淆视听。人大的质询,是代表履行职责,我们更要借此机会,把我们的工作晒在阳光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他做出了部署:
第一,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属主流媒体,深入北苑片区,采访真实的、支持改造的居民,报道片区落后的居住环境和居民迫切的改造愿望,同时详细解读新的补偿政策和安置方案,用正面声音对冲负面舆论。
第二,由他亲自牵头,组织住建、规划、财政等部门,认真准备人大质询的答复材料,做到数据翔实、依据充分、逻辑清晰。并主动邀请提出质询的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小组,实地了解情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林辰决定釜底抽薪。他指示王猛,加大调查力度,不仅要查清是谁在背后操纵舆论、鼓动代表,更要尽快锁定那些提前囤房囤地的具体人员和操作手法,拿到确凿证据。
“光是吓唬他们不够,要打,就要打中七寸。”林辰对王猛交代,“重点查资金流向,查产权变更的异常节点,特别是那些在企业改制、区划调整等特殊时期完成的交易。找到关键人物和铁证。”
王猛的动作很快。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他很快锁定了一个关键目标——一家名为“德鑫投资”的皮包公司。这家公司在北苑片区拥有二十多处位置极佳的房产,都是在五六年前,原海州第二纺织厂破产清算、资产处置期间,通过复杂的关联交易,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得的。而这家“德鑫投资”的幕后控制人,经层层追溯,最终指向了现任市人大副主任周海的一位妻弟。
周海,在市人大资历颇深,人脉广泛,之前就对林辰这个空降的年轻常委有些微词。这次北苑改造,他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私下里没少表达“要慎重”、“多听取民意”之类的观点。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表达观点”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