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汉军追击也只是试探性的——倘若敌人拼死反扑,他们或许象征性地撵一段就会收手。
但没想到对方竟毫无斗志,只顾四散奔逃。这下汉军再无顾忌,索性放开手脚猛打猛冲,全然不顾后方空虚。
很快,负责断后的鹰酱士兵死伤过半,侥幸存活者也纷纷脱离大队,向两侧荒野逃窜,指望借此躲过追杀。
然而汉军兵力终究有限,无法分兵四处清剿,只能锁定主力方向,紧紧咬住不放,持续施压,最大限度扩大杀伤。
这一举动令前方部队人心惶惶。先前庆幸自己跑得快的士兵,此刻却发现身后断后者已被尽数击溃,原本处在中段的他们,不知不觉间已滑至队尾,成了新的殿后目标。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那种绝望的宿命感迅速在队伍中蔓延开来。
有人学着前面的人独自逃入林野;
也有人忍无可忍,怒火中烧,决定转身迎战,哪怕拼个你死我活;
更多的人则发了疯似的往前狂奔,只想逃离这个致命的位置——当看到有人留下阻击时,他们内心甚至泛起一丝感激与宽慰:至少暂时不用轮到自己去送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别人去送死总好过自己遭殃,这些断后的部队注定难逃一劫,但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价值——至少能为谢尔曼争取些许喘息之机,让他和主力部队多跑出一段距离。
谢尔曼一路向谢里登将军的驻地撤退。那边有几十万兵力驻守,防线也相对稳固,只要能与谢里登会合,借着对方的防御体系掩护,他和他的残部便不再需要终日提心吊胆地逃窜。
他们可以直接进入谢里登的防区,与其他士兵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汉军的推进!
当谢里登得知谢尔曼进攻失利、正朝自己方向溃退的消息时,顿时火冒三丈。
“简直是胡来!这哪是撤退,分明是把祸事往我头上引!”
他最担心的是,追击中的汉军会紧跟着败兵冲入己方阵地,打乱整个防御部署。如今正面战场本就压力巨大,若再被另一支敌军从侧翼突袭,防线极可能瞬间崩溃。
“传令下去,让谢尔曼绕道!别把敌人引进我的防区!”
于是,谢里登果断拒绝了谢尔曼的求援,将他拒之门外。
在他看来,这是唯一理智的选择。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鲁莽决策,把自己和整支部队都搭进去。
谢尔曼此次失败已充分说明,主动出击或与汉军硬碰硬毫无胜算,唯有格兰特所坚持的全面固守策略才是正途。
既然如此,就该彻底打消侥幸心理,集中全部精力构筑防御,准备打一场持久的守卫战。
虽然谢尔曼战败,但他麾下兵力尚存,元气未伤。只要能稳住阵脚转入防御状态,汉军短时间内根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
可惜的是,谢里登的想法太过理想化。诚然,谢尔曼仍有可观的兵力,倘若真能拥有坚固工事和充足时间布防,确实有可能挡住汉军攻势。
可现实是,他们正处于仓皇奔逃之中,连片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身后汉军穷追不舍,逼得他们只能拼命逃命,连回头抵抗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在这种状态下,哪怕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谢里登这个混账东西,竟见死不救!”
得知对方态度后,谢尔曼几乎怒不可遏,破口大骂。
当初他提出进攻计划时,谢里登可是拍手赞成、极力鼓动。可以说,正是他的支持才促使谢尔曼下定决心攻击汉军前线阵地。如今局势恶化,这家伙却翻脸不认人,不仅推卸责任,还摆出一副冷眼旁观的姿态,这让谢尔曼倍感背叛与愤恨。
“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冲进去!先进入他们的防线甩掉追兵再说!”
谢尔曼并未提前设立自己的据点,此刻已无其他出路:要么继续盲目奔逃,像猎物一样被汉军逐步蚕食;要么不顾谢里登反对,强行突入最近的防线,借助其防御设施暂时稳住阵脚,先扛过眼前这一波猛攻!
命令一下,原本混乱溃逃的北军如潮水般涌向谢里登的阵地,顿时引起守军一片惊慌。
“谢尔曼这个疯子,竟敢违抗我的命令!”
望着远处蜂拥而来的败兵,谢里登脸色铁青,咬牙下令:
“开枪示警,不准靠近!”
砰!砰!砰!
阵地上的美军士兵举枪朝天齐射,发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