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安德鲁·约翰讯的议员在此时站了出来,言辞犀利,气势沉稳。
他的发言切中要害,言语间充满力量,令在场众人陷入深思。
是啊,这不是一场可以轻视的局部战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危机。
天朝此次倾巢而出,气势汹汹,绝非昔日那些浅尝辄止的入侵者可比。
他们不该幻想对方只是来烧个白宫便罢兵回师。
这样的侥幸心理要不得。
天朝为此战动员了庞大兵力,筹备了海量物资,显然目标不只是掠夺几座城池,而是要彻底吞并整个鹰酱。
若仍心存幻想,不愿面对现实,等待他们的将是毁灭性的失败。
鹰酱数千万百姓的命运,将因今日的选择而定。
根据前线传回的情报,汉军对鹰酱人实施了驱逐与肃清并行的策略。
先是用武力威慑,迫使大多数鹰酱人逃离原居地,随后派遣附属部队处理那些滞留不走、拒不撤离者。
这些人要么被当场击毙,要么被集中拘押,统一押往南鹰酱地区。
总而言之,这些土地上不会再有鹰酱人的踪影,被汉军占领的区域,只允许汉人居住,其他族群一律清除。
随着战局持续恶化,鹰酱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人口开始高度集中。
大量从失守地区逃难而来的民众,纷纷涌向东海岸,导致当地人口严重超载。
东部沿海虽然经济繁荣,但地域狭小,根本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人流。
一旦失去更多领土,他们将陷入绝境——既无处可退,也难以维持基本生存。
粮食供应迟早会崩溃,饥饿和困顿将席卷整个残存区域。
更严峻的是,他们未必能在饿死之前,有效遏制汉军的推进。
或许不等饥荒蔓延,汉军就已经兵临城下,把他们逼入绝路,彻底赶进大海,葬身波涛。
正因如此,为了活命,为了给后代留下一线生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拿起武器,拼死一搏。
“我支持出兵!”
“我也赞成军事行动!”
想通了这一层,议会大厅里的议员们陆续开口,纷纷附议安德鲁先前提出的作战提案。
时间已经不容浪费,必须立刻采取行动,阻止汉军进一步扩张。
“可我们上哪儿调兵呢?现在的主力部队,大多还陷在南方战场,跟南军僵持不下!”
鹰酱的军队在南北战争初期规模有限,但因战事需要迅速扩编。
到了1862年,兵力已突破百万,并在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虽有波动,但总体稳定。
然而,鹰酱总人口本就不多,北方实际控制区人口仅约两千二百万,适龄服役的男性总数不过四百万左右。
这其中,许多人要维持工厂运转,有些人负责农业生产,还有部分人在基层行政系统任职,抽调百万已是极限,再继续征召,社会运行必将瘫痪。
毕竟,青壮男子是国家运转的支柱,若全部送上前线,后方将无人支撑日常运作。
更要命的是,这场战争远比历史上更加持久,后期战况之惨烈更是前所未有。
连年征战造成巨大伤亡,截至目前,阵亡与重伤的士兵总数已逾百万。
如此惊人的损失,意味着军队急需大量补充新兵。
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后备力量早已耗尽,如今国内几乎已无可用之兵。
并非不愿继续征召,而是民间实在找不到足够的人力资源了。
“再困难也得挺住!扩大征兵年龄,从十六岁到五十五岁,所有符合条件的男性都必须服役!”
“同时,男性转入军队后,可大量启用女性进入工厂顶岗,即便效率稍低,也可通过延长工时、增加人数来弥补缺口!”
“各位,我们现在打的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大战,为了胜利,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
安德鲁的态度异常坚决,他誓与汉军对抗到底的决心显而易见。
这一次,他话音落下,议会中却没有响起任何掌声。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局势的残酷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他们最坏的预想。
就连这些平日高高在上的权贵,也无法再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他们太清楚鹰酱当前的困境了。
正因为了解得透彻,哪怕安德鲁说得慷慨激昂,他们内心仍对未来充满忧虑。
当对胜利失去信心时,人总会本能地考虑失败后的出路。
世界之大,却仿佛再也容不下他们的立足之地。
若继续留在北美,结局似乎只剩灭亡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