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无力扭转乾坤!(2 / 2)

在这样的情绪驱使下,无数家庭扶老携幼,纷纷从北方和中部地区向东部沿海逃难。

他们只想离战火远一点,再远一点,因为在他们看来,离汉军越远,便越安全。

这想法也不能说全错——毕竟那些滞留在蒙大拿、未能逃离的人,结局实在惨淡。

可问题是,鹰酱的国土终究有限,今天能退到东海岸,明天若战火蔓延至此,他们又该往何处去?

于是,国内一些清醒之人开始意识到:面对入侵,逃避无济于事。

不但不能逃,还必须挺身而出,拿起武器殊死一搏。

唯有击退天朝军队,才能守住家园,保全性命与财产!

可惜持此信念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仍选择逃离,另有一部分人则踟蹰观望,迟迟无法决断。

而在首都华盛城内,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论已反复进行了多次。

“各位,前线告急,军情如火,我们不能再拖延了,再拖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林啃总统面色凝重地开口。

按理他本应在1868年卸任,但因时局动荡无人愿接手烂摊子,加上国家正处于战时状态,他只得继续留任。

然而,连年战败已让他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荡然无存。

人们不再记得他是那位结束内战、拯救国家的伟人,反而将他视为挑起战火、葬送国运的罪人。

因此,当他说出这番话时,许多人只是冷笑以对。

“总统先生,您倒是说说看,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您可知道天朝可是派了一百多万大军压境,而我们国内适龄青壮早在内战时就被征调殆尽。

就算正府现在再发征兵令,也凑不出多少愿意参军的年轻人了!

没人就没兵,没兵就守不住防线。

在这种局面下您问我们怎么办,我们又能怎么办?”

一名议员毫不留情地质问,言罢竟赢得一片掌声。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显然极为认同他的说法。

这也恰恰反映出林啃总统如今在国内何等孤立无援。

面对这番尖锐诘责,林啃缓缓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

过去四五年里,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自从南鹰与天朝暗通款曲之后,战局便一步步朝着对己方不利的方向滑落。

这种势头不断侵蚀着林啃总统在国内的声望。

随着时间推移,前线节节败退,他的支持率也一路走低,如今不仅荡然无存,反而成了民众口中的笑柄和责难对象。

林啃心里明白问题出在哪儿,可眼下他束手无策,无力扭转乾坤。

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战场上取胜——无论是击溃南方的南鹰势力,还是在西线或北线击败天朝大军,只要能打赢其中一场硬仗,他的威信就能迅速回升。

可惜的是,这两股敌军都不是好对付的角色,而他偏偏哪一边都打不过。

既然军事上无计可施,那就只能承受骂名了。

林啃没有开口,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此刻哪怕说一句话,也无法改变现状,反而会招来更多讽刺与攻讦,于事无补,只会让场面更加难堪。

与其逞一时口舌之快,激化矛盾,不如静观其变,看看这些人能否拿出点有用的办法。

倘若他们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即便他内心再不情愿,也会勉强采纳。

众议员们起初对总统冷嘲热讽了一番,见对方始终低头不语,也就觉得无趣,渐渐熄了继续围攻的心思,转而开始认真商议当前的局势。

形势其实已经相当清楚:敌军主力正持续向鹰酱腹地推进。

汉军攻势如潮,所经之处,美军几乎不堪一击,纷纷溃散,未能形成有效阻击。

目前失守的还只是蒙大拿一地,因此不少人尚不太紧张。

毕竟那地方地处西北边陲,地广人稀,多为山林地带,经济与战略价值本就不高。

议会中大多数人原本就不太在意这块土地。

但若汉军继续向东或南挺进,迟早会逼近鹰酱的核心区域——比如北达科他与南达科他,或是南部的怀俄明与科罗拉多。

这些地区位置关键,人口密集,工业农业基础雄厚,工厂林立,耕地广阔。

一旦被敌军攻入甚至占领,将是整个国家无法承受之重。

于是议员们很快达成共识:必须立即向南北两线各派部队,设法遏制汉军的前进步伐。

即便无法正面击败对手,也要依托地形险要顽强固守,尽可能拖延时间,为国内争取征兵扩军、制造武器装备的喘息之机。

“诸位,这已不是普通的边境冲突,而是一场决定我们命运的存亡之战。”

“我们没有退路,唯有齐心协力,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起来,以全部的勇气守护家园,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