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加强管理与控制!(2 / 2)

这个数目,对于天朝来说,已然绰绰有余。

于是,待兵力齐备后,1869年7月,天朝正式开启北美军势。

一时之间,由东北、东部及东南各地出发的船队络绎不绝,驶向北美大陆。

这些舰船满载军需与全副武装的将士,经北海道函馆短暂停靠补给后,顺着洋流北上,最终登陆天朝从日不落帝国手中夺得的枫叶国殖民地,并与早已驻守西海岸的天朝军队汇合,共同向东部鹰酱控制区发起进攻!

1869年8月19日,双方在俄勒冈地带爆发首次大规模交战……

这场战役,揭开了天朝与鹰酱全面战争的序幕,也预示着鹰酱覆亡的命运已然来临。

北美,鹰酱首都华盛顿城内。

其实在半年前,鹰酱方面就已察觉到天朝的一系列动向。

数十万大军的调动,终究瞒不过世人耳目。

早在正式开战前,天朝便已向西海岸输送约二十万陆军,并筹备了可供百万大军使用一年的各类物资。

来往于本土与北美的运输船队日夜不停,穿梭于太平洋之上,声势浩大,几近遮蔽海天。

如此规模的军事准备,即便无人刻意刺探,也会随着商旅传言传入鹰酱耳中。

可面对这一切,鹰酱却束手无策。

倘若不是那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消耗巨大,或许他们早已完成全国统一,整合全部国力以抵御外敌。

虽然天朝强盛,但毕竟远隔重洋,无法将全部军力倾注于北美战场。

若鹰酱能集中全国之力,依托本土作战优势,未必不能抵挡甚至击退来犯之敌。

然而此刻,他们虽在内战中耗尽了元气,却仍未实现国家统一,这般困局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凝聚全国之力来应对天朝的威胁!

正因如此,这场战争尚未真正打响,鹰酱国内那些清醒之士便已明白:取胜的希望极其渺茫。

“截至8月22日,我军登陆兵力已达五十八万,其华夏海军陆战队三万人,陆军五十五万,此外还有约二十五万附属盟军协同作战。”

远东,天朝帝都长安。

由于北美战场的第一声炮响已然传来,皇帝亲自驾临军机处作战指挥中枢,听取将领们对当前战况的研判与汇报。

“除兵力外,目前已运抵前线的火炮共计五千七百门,其中包括一百二十门155毫米重型榴弹炮、十二门203毫米巨口径装甲列车炮,以及一门305毫米超大型加农炮。

另有六千余门迫击炮完成卸载并投入阵地。”

为确保此次远征顺利,军方早做周密筹备。

部队登陆的同时,大量补给物资——粮食、武器弹药、医疗用品等——也源源不断输送上岸。

其中,炮兵力量被视作破局关键。

鹰酱长年深陷内战,构筑了密集的战壕体系和坚固防御工事,若无压倒性火力,汉军极难突破其防线。

更棘手的是,因长期内乱,鹰酱几乎全民皆兵,除正规军外,遍布各地的民兵组织与地方武装数量庞大,活动频繁。

因此,天朝不得不适度增强仆从军的战斗力,使其足以压制这类非正规势力。

但出于防范心理,朝廷从未真正信任这些外族军队,故对其装备严格限制——绝不会将重炮等核心武器交予其手。

反倒是迫击炮这类轻便、射程适中且不易用于攻坚的火力单位,既能为其提供必要支援,又不至于造成反噬之患,实为当下最为稳妥的安排。

“除地面部队外,海军亦派出两支舰队参战,包括八艘战列舰、十二艘巡洋舰及百余艘驱逐舰,主要承担护航与近岸火力掩护任务。”

“目前,我军已全面封锁鹰酱东西两岸之间的南美航线。

所有过往船只,无论是否悬挂鹰国旗帜,均须接受登船查验。

确认未携带军火或战略物资后,方可获发通行令,予以放行。”

这条航线本就船只稀少。

过去多为连接鹰国东岸与西岸的商船往来,偶有航向西南美洲者。

但沿途国家寥寥,又受安第斯山脉阻隔,人口稀薄,贸易需求有限,航运本就不旺。

而今苏伊士通路早已开通,欧洲船只大多取道印度洋前往远东;加之天朝与鹰国正式交战,更多商船避而远之,此线几近荒废。

故海军执行封锁任务压力不大,进展顺利。

“鹰国海军会否派遣舰队进入太平洋阻截我军?”

历史上,鹰国确曾拥有太平洋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