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登上全球霸主之位!(1 / 2)

可如今,其西海岸尽落天朝之手,失去基地依托,该舰队自然无从组建。

眼下鹰国仅存大西洋一支海上力量,然此前与南鹰诸部连年鏖战,损耗严重,舰只残破,人员疲惫,能否执行远洋作战尚属未知。

“大概率不会出海。

其舰艇吨位不足,续航能力薄弱,而我军海上优势太过明显。

自天竺洋海战终结之日起,世上已无任何海军能与我抗衡。

只要鹰人不自寻死路,断不会轻易派舰队前来送葬。”

“大规模出击或许不会,但若是小股舰艇潜行偷袭,打起海上游击战呢?”

所谓破交战术,乃十六世纪日不落民族首创,专以袭击敌方运输线为目标,切断补给,扰乱后方。

彼时日不落尚未称雄,世界主宰仍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板鸭与葡萄两国,二者瓜分寰宇,殖民遍及四海。

为了从这两个大国的核心利益中分得一份好处,日不落人暗中拉拢了大批海上武装分子,向他们提供资金与武器,唆使他们频繁袭击两国的商船队,以此削弱其贸易网络,并迫使对方抽调海军力量执行护航任务。

这样一来,日不落人便能在本土海域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出没于加勒比海域的那群海上武装,后来风靡一时的电影《加勒比海盗》正是取材于这段动荡的历史。

这一手段虽为人所不齿,但成效极为显着。

板鸭国与葡萄国因这些海上劫掠者而陷入混乱,商路屡遭破坏,沿海防务疲于应对。

无奈之下,两国只能耗费巨资组织清剿行动,全力保障海上通道安全。

如此一来,双方的大量人力物力被拖入这场无休止的反袭战中,反倒忽略了日不落势力悄然壮大。

最终,日不落人在关键海战中击溃西班亚的无敌舰队,一举登上全球霸主之位。

鹰酱人承袭自日不落殖民者的传统,自然深谙此道,如今面对汉军,势必也会故技重施。

“我们将在南方部署一批巡洋舰和驱逐舰,专门负责拦截和围剿敌方私掠船只。

不过说实话,鹰酱在南线缺乏稳固据点,适宜开展游击式海上行动的区域也十分有限。

除非他们能获得西南美洲沿岸国家的支持,否则这套老办法恐怕难有作为。”

听闻海军早已有所准备,皇帝心头稍安。

“这么说,眼下已是万事齐备,只差发动时机了?”

皇帝含笑发问。

刚从前线东欧返回的总参谋长蒋百里也露出笑意。

“正是如此。

当前我军最大的阻碍,并非来自鹰酱,而是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的限制。”

“哦?细细说来。”

皇帝闻言来了兴致,正襟倾听。

“陛下请看,目前我军主力集中于两处:一是北美西海岸,集结约十二个师,正规军二十五万,附庸部队七万;另一处在北部,位于枫叶国与鹰酱交界地带,兵力更为雄厚,共三十万正规军,十三万协同作战部队。”

随着两面代表天朝作战集群的旗帜分别插上西部与北部区域,地图上的兵力布局顿时清晰可见。

“这两地将作为我军进攻的出发阵地。

为避免兵力过于集中某一侧而引起敌军重点布防,军部制定了双线并进的战略。”

林文微微颔首。

这种战术构想他在出征前便已知晓,确是当前形势下最合理的选择。

“然而两条战线均面临严峻挑战。

西线若要深入鹰酱腹地,必须穿越整片落基山脉。

该山脉横亘数千公里,地势险峻,常年覆雪,通行极为困难。

可供大军通过的路径寥寥无几,仅存几个关键山口。”

一名参谋随即在地图上标出若干隘口——有的已被我军控制,有的仍握于敌手。

汉军早前趁着鹰酱内乱之际登陆西海岸,并未停滞不前,而是迅速向东推进,抢占部分出山要道。

若无此举,此次作战将陷入极大被动。

“受地形制约,西线难以承担主攻重任,补给运输极难维系。

因此,真正的主攻方向,应放在北线。”

“可北线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当地基础设施极其落后,道路稀少,桥梁短缺,铁路未成体系,前进基地亦不完备。

一旦开战,后勤很难支撑前线消耗。

若真要发起攻势,首要任务便是改善交通条件——至少要修通一条铁路,架设若干桥梁。

否则,大军无法挺进。”

众人望向地图上那片荒芜广袤的原始森林,神色凝重。

日不落当年对枫叶国这片殖民地经营甚浅,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稀少,且大多聚居于东南一隅,广袤北方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

在毗邻鹰酱的五大湖以北区域,枫叶国近八成五的人口都聚集于此,其余的也大多分布在东部各地,而广袤的西部冰原地带,虽然并非无人踏足,却几乎荒无人烟,偶尔只能见到零星的猎手或因纽特人在雪原间穿梭。

这样稀疏的人口分布,自然难以给日不落帝国的殖民正府带来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