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
必须尽快结束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事,哪怕代价是与幕府划地分治——以关原为界,东归幕府,西属倒幕,各自安守。
而要实现这一图景,唯一的出路,便是转头依附天朝,寻求庇护。
否则,等待他们的唯有覆灭一途!
话音落下,大保久利通沉默下来,目光沉沉落在对面的伊藤薄文身上。
他在等一个回应。
这个年轻人,是他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
此人不仅才干出众,更有过人胆略。
这一点,单看他早年潜入江户城,在幕府眼皮底下秘密策动倒幕之举,便可见一斑。
对于这般人才,大保久利通向来极为器重,实在不愿轻易舍弃。
可若对方执意走上歧途,站到了对立的一边,那他也只能含痛割舍了。
不久之前,倒幕军内部曾就是否转向天朝寻求支持一事展开商议,结果却引发了激烈争执。
以西乡隆盛为首的军方强硬派坚决反对妥协,扬言要战斗到底,绝不低头。
而以大保久利通为代表的文官一脉则认为,眼下困局已难以为继,若不及时依附天朝,恐怕连立足之地都将不保。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大保久利通深知西乡隆盛的性子——固执倔强,绝无可能轻易改变立场。
指望他退让或变通?根本是痴心妄想!
因此,要想打破僵局,只剩下一条路:必须设法让西乡隆盛离开权力中心。
至于如何让这位手握兵权的大将主动交出权柄,则要看他们接下来的手段是否果决、是否干净彻底。
伊藤薄文心思敏锐,早已察觉——倘若自己此刻拒绝他们的图谋,恐怕走不出这扇门去。
从他踏入此地的那一刻起,退路便已被悄然封死。
他轻叹一声,目光扫过一旁紧盯着自己的桂小五郎,那人眼神冷厉,杀意隐现。
终于,他开口道:
“罢了,我愿意参与你们的计划。
不知接下来,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办?”
他心里清楚,对方绝不会无缘无故拉他入局,更不会用如此逼迫的方式,除非确有非他不可之事。
虽然他对这种胁迫手段心生厌恶,但事到如今,已无回旋余地。
既然上了船,便只能随波前行。
更何况,他对大保久利通的能力仍存信心。
此人既然敢谋划此事,必然已有几分胜算。
若真能清除西乡隆盛这一障碍,再与天朝始建联系,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乱或许真能迎来转机。
作为倒幕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伊藤薄文本也曾满怀理想,与众人一同立誓推翻幕府,推动脚盆变革自强,使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彻底摆脱陈旧落后的封建桎梏。
然而,理想虽美,现实却残酷。
经历一次次挫败之后,他终于认清了真相——
凭他们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跨越眼前的巨岭,尤其当这座山远比想象中更为巍峨、难以逾越时。
既然无法登顶,不如顺势而下。
革命虽未竟全功,却也算取得半壁江山。
如今倒幕军尚据有关西之地,纵使仅得半个脚盆,只要善加经营,未来未必黯淡无光。
毕竟,日不落本土不过二十四万平方公里,除去北方的苏格蓝,其核心区域英格蓝也就十余万平方公里,与关西相比,并无太大差距……
更重要的是,脚盆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地理位置上更贴近天朝。
这曾被视为致命弱点,却也可能成为最大筹码。
若视天朝为敌,其国力之强足以令人绝望;
但若放弃争霸之心,甘愿臣服于其羽翼之下,做一名忠顺的属邦,甚至守门之犬,未尝不能求得安稳岁月。
天朝幅员辽阔,实力深不可测,任谁也不敢在其卧榻之侧发动战争并取胜。
这意味着,一旦归附,脚盆的安全将大大增强。
只要能与幕府达成某种和解,结束内耗,便可裁减军队,节省开支。
腾出更多财力用于兴办实业,借鉴天朝的发展之道,引进先进技术与制度,逐步实现自身振兴。
天朝的技术如今位居世界之巅,若能从天朝引进先进技术,脚盆将省去大量摸索的时间与代价,这无疑为脚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更进一步看,天朝近年来不断向外拓展势力版图,而此次又公开在脚盆招募兵员,足以说明脚盆有机会借势而上,搭乘天朝扩张的顺风车,在其对外征伐的过程中分得一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