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经验值得借鉴!(2 / 2)

因此,拿下铁塔城后,德军并未止步,反而挥师南下,意图横扫高卢全境,将其彻底吞并。

高卢人这才真正惊恐起来——他们原以为德军占领首都后便会停手,像过去那样等待谈判求和。

谁知对方根本无意议和,趁着高卢群龙无首、无力反击之际,步步紧逼,摆出一副要将其连根拔起的架势。

就在此时,天朝派出的军事观察团悄然启程,离开第二帝国首都柏霖,向威廉一世辞行归国。

战场上德军势如破竹,已无需外人指点。

况且以当前德意志在欧洲显露的野心来看,两国盟约能否长久维持尚且难说,未来甚至可能反目成仇。

在这种背景下,汉军自然不愿久留,更不会继续传授作战经验,助长对方实力。

远东这边,当欧洲战况传回时,皇帝正与众臣商议天朝下一步战略方向。

“天竺全境已经完全掌控,而且原先日不落派驻的官吏治理有方,各地秩序迅速恢复,生产也重回正轨。”

洪仁玕谈起天竺局势,难掩欣喜与意外。

他本以为战后重建需耗时经年,没想到不到三个月,在原殖民官员的运作下,一切已然井然有序,远超预期。

“看来,这群日不落人确实懂得如何驾驭天竺百姓。”

林文对此倒不觉得奇怪。

尽管日不落四处惹是生非,劣迹斑斑,但不可否认,他们能建立庞大帝国,与其高效的殖民管理体系密不可分。

相较之下,高卢、风车国、西班亚、葡萄国等列强在殖民地治理上可谓惨淡收场。

这些国家的海外领地早在十八世纪便陆续崩解;高卢虽不断扩张版图,但治下殖民地混乱不堪,非但未能反哺本土,反而持续消耗母国资源。

反观日不落,不仅极少投入,还从各殖民地攫取巨额财富,源源不断输往本土。

若没有遍布全球的属地支撑,仅凭其本土那点土地和物产,根本无法维系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

对殖民者来说,统治海外领地最头疼的难题,是如何在支出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他们可不是来做善事的,而是来攫取利益的。

要想从殖民地获取利润,就免不了对当地百姓进行压榨和控制。

可这种压迫一旦加深,必然激起民众的不满与反抗。

而要维持统治,又必须镇压这些反抗力量。

但镇压需要军队,养兵就得花钱,军费开支庞大,长期维持几乎是个无底洞。

因此,想要确保殖民地能持续带来收益,最关键的就是尽量避免激起大规模的本地反抗——否则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足以吞掉所有赚头,甚至让前期投入血本无归。

在这方面,日不落帝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既然日不落的人这么能打,不如好好利用起来,将来或许可以让他们作为我们麾下的一个特殊机构,替我们管理那些被征服的地区。”

“如今印度局势已经稳定下来,接下来的战略重心,该转向北美了。”

“北美的地域辽阔,民风剽悍,据说鹰酱百姓持枪极为普遍,几乎是家家有武器。

如果我们出兵,光是打败他们的正规部队还不够,还得应付四处出击的民间武装。”

“确实如此。

九十年前鹰酱独立战争时,英军在正面战场打得美军节节败退,若不是法国插手支援,日不落早就平定了叛乱。”

“可即便战场上占优,也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英军每到一处,都会遭遇当地人的袭扰。

这些人虽然装备不如正规军,战斗力也稍逊一筹,但打法灵活多变,专走偏锋,更像是打游击的路子。”

“游击?这让我想起他们在南非跟布尔人交手的经历,是不是也碰上了类似的对手?”

“没错,布尔人的战术风格和当年北美的民兵很像,甚至更为凶狠。

英军明明拥有武器上的优势,却打得极为狼狈,实在是说不过去。”

军中几位将领就此展开了讨论,分析鹰酱独立战争与眼下南非布尔战争的相似之处——两场战役中,失败的一方都是同一个强国。

百年过去,英军的战斗力理应有所提升,至少在装备上已今非昔比。

可结果却是,不仅没吸取教训,反而败得更惨。

这说明,面对类似北美民兵或布尔人那样的游击战法,外来军队往往束手无策。

毕竟作为入侵者,他们很难获得本地民众的支持。

这意味着情报来源匮乏,处处被动;而对方不仅不会配合,反而会自发组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