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经验值得借鉴!(1 / 2)

高卢将领再也无法稳坐指挥位置,当即下令增援左翼:“五个骑兵团向敌中军发起佯攻,吸引其注意力;其余部队火速向左翼集结,支援防线!”

这位法军主帅虽不如卡尔亲王那般声名显赫,但能执掌一军,绝非庸碌之辈。

此前交锋中,他已清楚意识到:单兵素质上,己方远逊于德军,对方无论是装备、训练还是士气都更胜一筹。

然而,法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战术回旋空间。

此刻正是如此——他派出五个骑兵团虚张声势,目的便是打乱德军部署节奏,延缓其对左翼的合围速度,从而为援军争取宝贵时间。

可惜,这一切早被卡尔亲王算准。

“不必理会敌方骚扰,全力进攻其左翼!”他冷静下令。

早在战局初动时,卡尔就已命令己方左翼部队向中央靠拢。

因此面对法军的牵制行动,德军无需调动中军应对,仅凭左翼便可从容拦截。

这样一来,德军得以集中右翼与中军共三万余兵力,全力围剿法军左翼。

原本握有兵力主动权的法军,此刻竟陷入以二万对抗三万的窘境。

加之士兵战斗力本就不及对手,当德军主力抢先完成合围,法军左翼很快土崩瓦解!

“终究是迟了!”

当法军统帅率中军赶至前线时,战斗已然接近尾声。

由于初期调度失误,法军始终未能掌握战场节拍,只能眼睁睁看着左翼被彻底摧毁。

而更致命的是,原本负责掩护撤退的德军左翼,此刻已悄然绕至法军中军背后;正面方向,刚刚击溃左翼的德军主力正迅速压上。

法军中军腹背受敌,虽总兵力占优,但在实际交战区域却形成两万余人对阵近四万敌军的绝境——整整两倍的兵力劣势!

此次对决的悬殊程度,甚至超过了前一次交锋。

方才发生在法军左翼的惨败,如今重演于其中军。

造成这般结局的原因,除了卡尔亲王近乎神机妙算的运筹帷幄之外,更在于法军主将僵化呆板的指挥方式。

在与卡尔这种顶级骑兵统帅的较量中,一步落后,步步受制,最终酿成不可逆转的溃败。

“卡尔亲王果然无愧‘当代第一骑将’之称,此人用兵,实在高明。”

远处观战的汉军军事代表团目睹战局尘埃落定,德军牢牢掌控胜势,而法军深陷困境,不禁纷纷感慨。

“或许,他是自腓特烈大帝与布吕歇尔以来,德意志最杰出的骑兵统帅了吧?”

“腓特烈的成就多半仰仗国力强盛和时机凑巧,真正临阵决断远不如卡尔。

他的胜利常靠运气,而卡尔,则靠的是洞察与谋略。”

“难怪汉斯人称他为‘战神’,今日所见,实至名归。”

“只可惜啊,骑兵的辉煌时代终究过去了,未来的战场,属于装甲铁流。”

铁塔城北的骑兵会战,最终以德军完胜落幕。

击溃法军骑兵后,德军迅速渡过马恩河,彻底粉碎了对方重建防线的计划。

法军的防线因此被撕开了一道致命裂口,面对德军的猛烈攻势,再无地利可依,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周之后,围绕马恩河的激烈争夺落下帷幕。

此役德军付出约两万人伤亡的代价,却几乎将三十六万法军全数歼灭,其中七万余人阵亡沙场,余者尽数沦为战俘,无一漏网。

随着马恩河防线的失守,铁塔城已门户大开,再无任何屏障可以阻挡敌军兵临城下。

城中高卢民众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然而因中枢无人主政,国内政局四分五裂,连组织投降都无从谈起。

三日后,德军攻破铁塔城。

驻守于此的守军虽拼死抵抗,浴血奋战,终究难挽颓势,无法遏制德军如潮水般的推进。

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在历经多次浩劫之后,终于再次陷落于敌手,被德军彻底占领。

占领铁塔城后,德军立即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将高卢政权上层人物一网打尽,尤其是那些曾高喊“誓死不降”的强硬派议员,一个都没放过。

与当年普法战争不同,此次德军明显志在必得,毫无宽恕之意,绝非仅仅满足于割地赔款。

此时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无力插足欧洲事务;北方的毛子又被汉军打得溃不成军,自顾不暇,更别提南下干预。

对第二帝国而言,眼下正是为所欲为的最佳时机,整个大陆几乎无人能挡其锋芒。

而对南方的高卢,德意志早已心存芥蒂。

这个邻国长期被视为心腹之患,如今见其虚弱不堪,正是彻底铲除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