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看清一个现实!(2 / 2)

于是进退两难之间,英军陷入极度被动的局面。

每日被布尔人轮番袭扰,兵力不断被蚕食,却始终找不到有效的应对之策。

最终,在补给线被彻底切断、弹药耗尽、伤亡累累的情况下,这支远征军不得不向布尔人举手投降。

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半月左右,英军阵亡与伤重不治者超过三千,六千余人沦为战俘,仅有约一千人侥幸逃回开普敦。

反观布尔一方,损失微乎其微:阵亡不足二百,伤者不到三百,总共伤亡不过五百人,却创造了歼敌近九千的惊人战绩。

第一次布尔战争,以约翰牛军队的惨烈溃败画上句号。

当这个消息传回欧洲大陆时,立即掀起轩然大波!

甚至这一次引发的震动,比此前约翰牛海军全军覆没还要强烈!

虽然之前约翰牛舰队败于天朝水师,各国也感到震惊,但考虑到天朝近年来国势强盛,海军实力早已不容小觑。

西方联军曾在虎门吃过败仗,再输一次也算不上完全出人意料。

毕竟对手是天朝——那个迅速崛起、横扫四方的存在。

从痛击日不落到压制沙俄,汉军所向披靡,几乎无人能挡。

这几年下来,欧洲列强早已在心中默认了一个事实:天朝如今已是不可轻视的庞然大物。

因此,约翰牛败给天朝,虽令人错愕,却尚可理解。

可这次不同,他们是败给了布尔人——一群没有国家组织、仍处于部落状态的边疆居民!这让整个欧洲都无法接受。

布尔人总数才二十万,除去老人妇孺,能作战的壮丁最多四万。

而驻扎南非的英军兵力逾十万之众。

更别提装备上的悬殊:英军拥有本土源源不断的军火支援,配备机枪、火炮以及最新型步枪;而布尔人甚至连像样的制式武器都没有,据说还在使用老式前膛枪。

无论怎么看,这样一支松散的民兵队伍都不可能击败正规化、现代化的英军。

结果却是彻头彻尾的惨败——一万精锐近乎全军覆没,被消灭九千有余!

这简直让欧洲各国瞠目结舌!

人们不禁开始思索:究竟是日不落衰落了?还是布尔人太过强大?

可仔细审视布尔人的处境,他们长期被殖民势力挤压生存空间,一步步被迫迁往北方贫瘠山区,显然并非什么强悍民族。

若真有实力,又怎会任人驱逐?

因此,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不是布尔人太强,而是英军太弱!

一旦得出这个结论,欧洲各国顿时精神一振。

日不落的海军已被天朝摧毁,陆军如今竟连一群装备简陋、毫无建制的边境武装都收拾不了,岂不代表着他们的霸权已经崩塌?

刹那间,各国心思涌动,蠢蠢欲动。

那些曾遭日不落打压生意、掠夺殖民地、受尽欺凌的国家,纷纷暗中集结力量,准备伺机出手,报复旧怨。

如果说天朝与日不落之间的战争动摇了帝国的根基,那么这场布尔战争,则像是最后一记重锤,彻底将这座摇摇欲坠的大厦砸得粉碎。

世人终于看清一个现实:

日不落帝国,已经走到了尽头。

北美,枫叶国。

这片土地曾是日不落在美洲最早建立的殖民据点之一。

即便百年前鹰酱人从日不落手中挣脱独立,枫叶国仍被牢牢攥在日不落的掌心之中。

然而,随着日不落皇家海军全军覆没,又在布尔战争中表现拙劣、威信扫地——

枫叶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按捺不住内心躁动。

“这些年,日不落从我们这儿拿走了多少西洋参、原木和渔产?风帆战舰时代,他们的主力舰几乎都用我们在森林里砍下的百年巨树造出来的!可以说,整个帝国的海上霸权,有一半是我们扛起来的!”

枫叶国虽地处寒带,宜居之地有限,但幅员辽阔,资源丰沛,经济与战略价值极高。

在蒸汽铁甲舰出现之前,全球各国的战船无一不是木质风帆战舰,而这类战舰的规模,直接取决于造船时所用主梁木材的长度与粗壮程度。

偏偏这里遍地都是生长了上百年甚至更久的参天古木,为日不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造船材料,使其长期拥有远超他国的庞大舰队。

正因如此,当初日不落宁可与鹰酱翻脸也不愿放手枫叶国,哪怕后来不得不承认南方独立,依旧在此驻守重兵——原因只有一个:这里的原始森林就是他们海军的生命线。

除了林木资源外,沿海丰富的渔业也极为重要。

每年鲑鱼溯河产卵,带来数万吨收获,那些肉质鲜美的鱼类成了日不落平民餐桌上最廉价却高营养的蛋白质来源。

可问题是,为帝国付出如此巨大的枫叶人,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

他们始终被当作附庸之地对待,利益被无视,连议会中一个席位都不肯给予。

这种长期的压榨与轻视,早已让人心积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