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局势已然不同!(1 / 2)

尽管多数枫叶人的祖先来自日不落本土,但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命运已与这片土地绑定。

要争取更大的权益,唯一的出路便是摆脱控制。

唯有脱离日不落的统治,才能把原本白白奉送的木材、渔获和珍贵药材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对方还想获取这些资源,就必须真金白银地购买。

这样一来,财富将真正流入本地人口袋,这才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根本选择。

因此,如同当年南边的鹰酱人一样,枫叶人也一直暗中酝酿着独立的念头。

只是过去日不落实力强盛,尤其凭借强大的海军威慑横跨大西洋,使得任何反抗都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现在局势已然不同!

毕竟本土与枫叶国之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对这片殖民地构成最大威胁的,一直都是日不落的海上力量。

而如今,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已被天朝击溃,制海权荡然无存。

更关键的是,日不落深陷欧陆战火,与第二帝国鏖战正酣,同时在南非又被布尔人打得节节败退。

海军覆灭、国力衰退,已无力维持三线作战的局面。

对枫叶人来说,这正是揭竿而起的最佳时机。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借势西边的天朝!

半年前,天朝与日不落签署条约,明确将枫叶国西部大片领土划归天朝所有,仅保留东部靠近大西洋的一小部分……

考虑到全国八成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五大湖以东区域,西部的变化对他们实际影响甚微。

反而眼下天朝仍在与日不落交战,双方处于敌对阵营。

倘若枫叶人此刻举旗反叛,天朝自然就成了天然盟友。

向西海岸的汉军寻求支援,联手打击共同的压迫者,无疑是顺理成章之举。

于是,枫叶国迅速派出密使,秘密联络驻扎在太平洋沿岸的汉军部队,表达了合作意愿——愿共谋大计,推翻日不落在当地的统治,开启属于自己的新纪元。

大清在北美的统帅是海军少将林泰曾,他所率领的兵力有限,眼下只能固守西海岸,一边休养生息,一边静观其变,等待合适的出手机会。

当接到枫叶国方面的联络后,一向稳重的林泰曾并未贸然回应,而是立即将这一军情通过电报送回国内,请圣上与中枢将领裁定应对之策。

长安方面收到消息后,皇帝当即召集军中重臣商议此事,重点探讨是否应与枫叶国联手共谋大计。

“枫叶国疆域辽阔,但真正宜居之地并不多。

北方太过寒冷,气候严酷,不适合百姓安居;他们真正经营成熟的区域,也就是眼下聚居的那几处地方。”

“不错,五大湖一带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确实适宜定居垦殖。”

皇帝凝视着地图,心中思量:这枫叶国地广人稀,资源却富得惊人,实在令人心动。

“如此膏腴之地,仅由区区三百余万人生息其间,未免太过浪费。

若归我大清所有,便可自五大湖以北直逼鹰酱东岸最繁华之所,届时攻其腹地,灭敌之势必将大大加快!”

与此同时,枫叶国意图脱离掌控的消息也悄然传入日不落之耳。

毕竟他们在当地经营数百年,耳目遍布各处,对当地风吹草动可谓洞若观火。

“哼!这些背主求荣之徒,竟敢勾结大清图谋反叛,实属罪不容诛!”

“必须予以震慑,否则今日一地独立,明日处处效仿,我海外诸地岂有安宁之日?”

听闻此讯,日不落高层既怒且忧。

嘴上虽强硬表态,实则此刻帝国正处衰微之际,无力远征镇压。

更让他们坐立难安的是——枫叶国于帝国而言,地位极其关键。

此地乃仅次于南亚的第二大殖民要地。

如今南亚天竺局势动荡,朝夕难保,倘若再失枫叶国,则“日不落”之名恐将沦为笑谈,真成“日已西沉”了。

而另一重危机更是迫在眉睫:

本土人口膨胀,耕地稀缺,粮食自给能力极低。

一旦海外供应中断,极可能爆发饥荒,饿殍遍野亦非危言耸听。

早年帝国为兴办工业,推行圈地之举,强行驱农入城,禁止务农,逼其投身工坊劳作。

久而久之,乡野凋敝,农田荒芜,农业产出逐年萎缩。

待帝国强盛,殖民遍及全球,便愈加依赖海外输血。

来自属地的粮食物美价廉,远胜本土出产,百姓自然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