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双重危机!(2 / 2)

看来短期内德军无暇顾及他们,既然如此,便可腾出手来专心经营南亚的殖民利益。

在这种种因素交织之下,协约国逐渐放松了对德军动向的警惕,结果导致德军在萨尔布吕肯一役后势如破竹,接连推进!

直到德军攻陷福尔巴克,深入高卢境内,高卢人才猛然惊觉形势危急!

在福尔巴克前线战场上,卡尔亲王与天朝军事顾问团并肩而行,巡视着这场战役所斩获的巨大成果。

此役中,德军再次重创法军三个师,击毙敌军三万八千余人,另有两万五千以上被俘。

德军自身伤亡约为两万人,战损比达到三比一。

相较于此前的萨尔布吕肯之战,虽然伤亡略有上升,但战果却更为显着!

福尔巴克地处孚日山脉高地,而萨尔布吕肯则位于山腰与山脚地带,两者攻防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原本卡尔亲王预估,夺取此地可能需要付出五万乃至八万将士的代价,未曾想实际损失不到一半便已拿下阵地。

这不仅出乎意料,更让他倍感振奋。

更重要的是,占领福尔巴克意味着德军掌握了战略制高点——过去他们始终处于仰攻劣势,如今却能依托地形居高临下展开攻势。

有了这一优势,德军未来的作战将更加主动,伤亡将进一步降低,战果也将更加可观。

此前攻占萨尔布吕肯用了约五天,而拿下福尔巴克耗时十二天,因节奏较缓,协约国并未察觉其真正威胁。

但从现在起,一旦德军再度发动进攻,对方必将感受到那迅猛如潮水般的推进速度!

“若非贵方提供渗透战术指导,并协助我们选定萨尔布吕肯作为突破口,恐怕难以取得如此辉煌胜利……”

卡尔亲王再次向孙德胜等人致以诚挚谢意。

相较上一次由他主导的攻势,此次作战顺利得多。

无论是在伤亡控制、物资缴获还是整体战果上,都远超以往。

这让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高卢的土地已在眼前,只待铁蹄踏过!

而助他走到今日局面的,正是身旁这群来自天朝的军事智囊。

因此,再多的感激也不为过。

“殿下不必多礼,”孙德胜冷静回应,“福尔巴克失守,高卢方面必然震动,接下来定会集结重兵前来阻击你们。”

他并未因对方的赞誉而得意忘形,反而对当前局势抱有清醒认知。

尽管德军已打开通往高卢腹地的大门,战果喜人,但投入的兵力终究有限——第二军团总计不过三十多万,尚不足四十万之众。

单凭这一支部队就想突破法军层层设防,直插高卢心脏,甚至拿下铁塔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要想实现最终目标,必须增派援军。

可问题是,此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否还有余力向前线输送更多兵力?

只是眼下德军上下士气高涨,正沉浸在连胜的喜悦之中,孙德胜便没有将心中隐忧和盘托出。

即便说破了嘴,对方恐怕也不会放在心上。

卡尔亲王并不愚钝,凡是我能想到的关节,他怎会毫无察觉?可他始终避而不谈,显然不是疏忽,而是有意回避。

既然如此,我又何必自讨没趣,硬要把这个被刻意冷落的话题端上台面?

不过,不对第二帝国的人多言,不代表我就该把这事儿压在心底、闭口不提。

欧洲这边的真实状况,仍得如实传回国内,让天朝中枢能够看清局势,做出精准判断,以免因误判而损害国家根本利益。

天朝,长安城。

当来自欧陆的情报送达后,皇帝立即召见军机要员,共议下一阶段的军事方略。

“倘若孙德胜所呈情报属实,那么协约国与同盟国在接下来一段时日内,或将陷入僵持胶着之态。

德军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难以一举突破敌阵,直取高卢首府铁塔城。

而一旦无法攻克铁塔城,这场战事势必旷日持久。

德意志不愿放弃既得之地,高卢人更不会容忍国土沦丧,双方必将在前线反复拉锯,战况只会愈发惨烈。”

总参谋长蒋百里条分缕析,一番话令殿中众人频频颔首。

“那此事对我们的南亚布局,又将产生何种影响?”李秀成出声问道。

若天朝真要挥师南下,投入兵力少则二十万,多则或逾五十万——这极可能是开国以来对外用兵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如此庞大的战事,必须由一位才干卓绝、资历深厚的大将统帅全局。

而眼下符合此等条件者屈指可数。

左宗棠虽有能力,但身为归降之将,且正驻节东欧,难以前线调度。

唯一合适人选,便只剩下李秀成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