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击溃这支守军,至少需要出动三十万以上,甚至四十万的兵力,才有可能取得胜算。
否则,若出兵太少,连德军的西线防线都无法突破,自然也谈不上对汉斯形成威胁,更别提迫使他们从东线撤军了!
因此,协约国只能尽可能派遣船只,装载大量武器弹药与军需物资运往东欧,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支援毛子,希望他们能再多坚持一段时间。
毛子人口众多,真正缺乏的是资金与武器。
通过这种方式提供援助,或许的确是个可行的办法。
当毛子收到协约国援助的物资后,立刻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征兵,几乎是强行招募了大量青壮年,连基本训练都省了,直接送上战场。
在沙皇和贵族眼中,这些人根本不算士兵,只是“灰色牲口”。
只要这些人能挡住德军推进的脚步,守住华莎城,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得,毕竟死的不是他们这些贵族自己人。
这些“灰色牲口”的生死,又有谁真正在乎呢?
于是,在获得协约国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后,毛子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组建了三十万新军,并全部调往前线。
这样一来,前线的兵力对比由原来的四十万对六十万,逆转为七十万对六十万,即便算上此前的伤亡,俄军依旧在人数上占据优势。
更何况他们处于防御状态,人数上的优势将极大增强防御强度,也增加了德军突破的难度。
即便他们最终无法战胜德军,只要能拖住敌人一两个月,等到协约国结束西线战事并前来支援,那他们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
但对德军来说,西线局势日益严峻,他们必须尽快结束东线战斗,抽调主力回防。
因此,他们根本拖不起。
一旦这支俄军抵达前线,对于德军来说恐怕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因此,在完成对华莎的三面包围后,德军迅速发动了总攻。
这次进攻与去年的试探性进攻截然不同,德军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猛烈攻势。
在炮火与机枪的掩护下,无数德军士兵顶着俄军密集的火力,高喊着口号冲向华莎城。
许多人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成为冰冷的尸体。
但仍有大量士兵成功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巷战!
这场惨烈的攻城战自5月11日开始,直到5月21日才宣告结束……
在长达十天的激战中,德军共阵亡七万六千余人,受伤人数更是高达十一万之多。
俄军的损失更为惨重,守城的四十万俄军几乎全部被歼灭,仅有不到五万人侥幸逃离战场!
此役过后,毛熊在东线的波兰军团彻底覆灭,继顿河军团之后,又一个主力部队被彻底打垮。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接连失去两大精锐军团,使得毛熊的总兵力锐减至不足五十万,其中还包括三十余万刚被征召入伍、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
可以说,这一战彻底动摇了毛熊的根基,使其在战争中翻盘的希望彻底破灭。
甚至,只要德军愿意,完全有可能继续向东推进,直逼莫斯科城下,攻陷这座城市也并非天方夜谭!
正因如此,当华沙战败的消息传回国内,毛熊上下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而更让他们惊恐的是,就在华沙战败的同时,原本在东线沉寂已久的汉军突然发动攻势,越过了乌拉尔山脉,直扑毛熊腹地!
与此同时,在高加索方向,另一支汉军也已翻越高加索山脉,进入毛熊南部地区!
这两路汉军合计兵力超过二十万,皆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劲旅!
相比之下,毛熊各地驻军战斗力薄弱,几乎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接连的坏消息传来,整个毛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恐惧!
为躲避战火,大量贵族纷纷逃离首都与大城市,纷纷涌向乡村寻求避难之所。
而在国内,对沙皇统治不满的势力也开始暗中筹划一场政变,意图推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趁其病,取其命!”
天朝,西京长安。
得知华沙之战大获全胜后,林文大为振奋,立即下令汉军乘胜追击。
此前,汉军攻占叶卡捷琳堡之后已经休整了数月,经过整个冬季的准备,已在城中储备了充足的军需物资!
这些储备足够支撑东线十余万大军继续向西推进!
而在南方,通过与波斯的土地交换,天朝打通了里海运输通道,来自波斯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经由里海运抵西伯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