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卡尔亲王刚刚解决掉法军第二军团,还没来得及南下进攻铁塔城之时,城中的高卢代表竟然主动派人前来接触,提出投降的意愿!
这完全出乎普鲁士方面的意料之外。
卡尔亲王原本预料,高卢人会在铁塔城内死守到底,甚至会打一场惨烈的巷战。
没想到对方竟然还没等他动手,就主动举起了白旗!
“将军,这事会不会有诈?”
高卢人投降得太痛快,反而引起了普军上下的疑虑。
不少人认为,这样的决定太不合常理,背后恐怕隐藏着什么阴谋。
甚至有人怀疑,高卢人是想把他们引入城中,再在街巷之间发动伏击,利用地形和人数优势发起反扑!
巷战中,普军难以展开兵力,随身携带的火炮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一旦遭遇伏击,极有可能遭遇败绩,甚至付出惨重代价!
“先派一个军进去探明情况,如果敌军真的设了埋伏,立刻向铁塔城发动全面进攻,将其彻底拿下!”
卡尔亲王可不是个软弱之人。
无论高卢人是否设下圈套,眼前这么一座重镇就在眼前,他绝不会轻易放过。
在歼灭了麦克马洪率领的第二军团后,普鲁士军队已具备攻占铁塔城的条件。
一旦拿下此地,前线法军士气必然受挫,军心动摇,局面将彻底向普军倾斜。
无论是逼迫对方投降,还是配合正面战场部队将敌军逐个击破,普军都将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实际上,高卢人并无设伏之意,他们确实准备投降,并没有打算设计陷阱对抗普军。
因此,当普军士兵进入铁塔城时,高卢军民表现得相当配合。
虽说不上夹道欢迎,但至少态度克制,对于普军提出的要求一一满足,没有表现出任何抵触情绪。
甚至,由于普军仅派出一个军入城,高卢人心中反倒松了口气,认为这表明普军并无敌意。
毕竟,如果三十多万普军一齐涌入铁塔城,对城中百姓来说无疑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此,他们自然乐于见到普军只派遣少量兵力进入,因为军队越少,对城中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小。
卡尔亲王当然不了解高卢人的真实想法。
他见自己派出的那个军顺利入城且没有发生意外,便索性让这支军队留在铁塔城驻守。
而他本人则亲自带领第二军团的主力部队,转向铁塔城周边的其他城市发起进攻。
由于法军主力几乎全部集中在前线,其余兵力之前也大多调往铁塔城防守,因此高卢首都附近的城市防御极为薄弱。
普军仅用短短数日,便轻松控制了大部分地区,几乎未遇抵抗。
与此同时,从前线撤退的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其部队,已经退至他们最初出征的地方——色当地区。
原本众人以为,一旦首都失守,高卢人便会放弃抵抗,选择投降。
毕竟连首都都丢了,这场战争还有什么继续的意义?
他们若想夺回首都,不仅要面对正面战场上的普军第二军团,还要提防紧追不舍的普军第一军团。
他们越靠近铁塔城,就越容易陷入普军两路大军的夹击之中。
正如现在的情况一样!
在局势已定、铁塔城牢牢掌握在手之后,威廉一世决定给予高卢人一次永生难忘的沉重打击,让他们为过去几个世纪对德意志民族所犯下的罪行付出应有的代价!
于是,威廉一世亲自下令给卡尔亲王,命他率主力部队配合正面战场上的普军,在色当地区对法皇拿破仑三世所率的部队实施包围,并将其彻底歼灭。
只要消灭这支军队,法军百万大军将损失大半,仅剩东南方向由巴赞指挥的第三军团孤军奋战。
而且,击溃法皇的部队、战场击毙或俘虏法皇本人,对高卢人来说,将是最具羞辱性的打击!
对此,威廉一世顶住压力,甚至不顾宰相俾斯麦的反对,执意要在色当地区击败并俘虏高卢的皇帝!
卡尔亲王并不热衷政治,也搞不清楚俾斯麦为何反对威廉一世这样做。
但对他而言,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这是普鲁士军队一直以来的信条。
从腓特烈大帝时代起,普鲁士军队就崇尚绝对服从!
国王的命令,他当然不会拒绝。
更何况,如今的国王雄心勃勃,准备在高卢皇宫中登基称帝,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用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来为皇帝加冕献礼,似乎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