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势不妙,卡尔亲王当即接受了任务,于9月12日率军开赴色当,与普鲁士的主力部队会师,将法军主力围困在该地。
被困于色当的拿破仑三世,至此才终于意识到局势的严峻。
此前仓促的撤退,令法军在普军的紧追不舍中遭受重创。
此刻跟随他退守色当的法军总兵力仅略超二十万人,而对面的普军却已超过六十万,兵力差距之大,即便毫无军事经验的人也能看出,法军已毫无胜算可言。
然而,法军的困境远不止兵力劣势这么简单。
自从铁塔城失守后,军心大受打击,士气一落千丈。
绝大多数士兵已无心再战,陷入深深的绝望。
没有人再相信皇帝能带领他们杀出重围,更没人相信他能赢得这场战争。
就算侥幸突围,也无法改变局势,除非能夺回铁塔城,但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大部分士兵失去了战斗意志,一些将领甚至开始私下商议是否该向普鲁士投降。
更让拿破仑三世焦心的是,由于他此前指挥失误,军队对他极为不满,如今他的命令几乎难以有效传达,即使传达到了,也未必有人愿意执行。
换句话说,他已基本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
战败、首都沦陷、军心涣散——三重打击之下,拿破仑三世仿佛一夜之间老了许多。
连日的惊恐奔波,也让他身心俱疲,最终病倒了。
毕竟他年近六旬,身体本就难与年轻人相比。
此前他硬撑着随军奔赴前线,已是强弩之末。
如今再遭重创,心力交瘁,这口气一泄,便再难支撑,病势沉重,甚至可能命丧色当!
军方也开始担忧他的性命,几名高级将领在他病重期间前来探望,建议他向普军投降,以保全残余部队,避免全军覆没。
毕竟,若真动起手来,他们也别无他路,只能是死路一条。
正当拿破仑三世在将领们的施压下,犹豫是否代表法军投降之际,
英吉利海峡对岸的日不落帝国也因战局突变而震惊不已。
“诸位,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
在日不落王国的首都雾都,一场上议院的紧急会议上,军方代表焦急地提出建议。
他们认为必须立刻介入这场普法战争,否则稍有迟疑,便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法军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经打?十几天前他们不是还气势如虹吗?怎么转眼就被普鲁士打得溃不成军?”
尽管英法素为宿敌,朝中不少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冷眼旁观高卢的困境。
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高卢自找的。
既然打不过普鲁士,又何必主动挑起战事?
毕竟宣战的是他们,不是别人。
虽然日不落早有政策:哪边战败就援助哪边。
但当高卢真正濒临失败时,他们的反应却显得迟缓无比。
其实早在卡尔亲王的部队从阿登森林出动之时,局势就已明朗,日不落完全应该立刻介入。
可他们却像是视若无睹,袖手旁观。
如今高卢的首都已失,皇帝与军队被困色当,此时再想插手,未免已晚!
若想扭转局势,除非日不落亲自参战,并派遣数十万大军进入战场,阻止普军推进,否则根本无力回天。
为高卢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对日不落帝国来说是否值得,这问题恐怕还要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才行。
事实上,在不少日不落国民心中,对高卢本来就没什么好感,因此他们自然不愿意动用国库的银子去支援高卢作战。
然而,军方的意见他们还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毕竟,若完全袖手旁观,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亨利首相开口问道:“军方打算以何种方式介入这场冲突?”
只要军方能提出一个切实可行、花费又不算太高的解决方案,亨利首相也并不反对出手相助。
但若军方提出的方案是让日不落士兵去为高卢的利益流血牺牲,那他可绝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明眼人都明白,普鲁士并没有能力彻底吞并整个高卢。
他们打败高卢之后,顶多也就是获取一些战争赔款和几块土地而已。
可若是高卢赢了,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一定会扩张势力,将诸如莱茵河平原等德意志地区纳入版图。
因此,这场战争的胜负,对双方的意义并不对等。
既然如此,日不落在这场战争中的干预策略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他们可以接受普鲁士战胜高卢,并占领部分高卢领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