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充分施展!(2 / 2)

这种极端的天气变化,使得埃及人对尼罗河既依赖又畏惧。

张之洞也并不喜欢这种极端状况,因为这对殖民地经济影响极大。

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水,都会造成民众受灾,而这些受灾的民众容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威胁殖民政府的统治稳定。

因此,他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刘将军,我想在尼罗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建一座水库。

雨季时拦截部分河水,为下游减洪;旱季时放水灌溉,缓解干涸,这样能有效减轻尼罗河的水患问题。”

张之洞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规划一经确定,立刻去找了汉军的两位将领,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

“听说军方手上有七万多埃及战俘,不知道是否可以分一部分给我们民政部门,用于修建这些水利设施?”

刘永福听完后露出为难的神色:“汉王殿下交代我们要在苏伊士那边开凿一条运河,这是军方接下来的重点任务!”

“我们估算过,这条人工运河至少要达到一百九十公里长,宽度不能少于一百五十米。

就算把所有战俘都投入进去,恐怕都不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把人借给你们,我们的工程进度只会更加吃紧。”

占领埃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天竺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通道,让汉军的舰队和商船不必绕行整个非洲,便可直接进入地中海。

所以,开凿运河的战略价值,其实是高于改善埃及民生的工程的。

对军方而言,替当地人建水库、搞民生,并不能带来直接利益,反而还会占用本就紧张的人力资源,因此他们自然不愿出人相助。

张之洞沉思片刻,意识到单靠劝说难以改变现状,他必须找到其他方式来说服军方。

“刘将军,眼下你们军中的粮草还能撑多久?”

他突然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刘永福怔了一下,随即答道:“眼下还能撑一阵子,怎么了?你们那边缺粮了吗?要是真不够的话,我们这边可以分些给你们!”

民政这边人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几百号人,而军方这边足足有两万人,再加魔都军的部队,差不多有二万七千人,如果再算上那些战俘的口粮,那就是将近十万人的规模了!

几百人对十万人来说,当然是九牛一毛。

所以他很爽快地表示可以支援一些粮食。

“哈哈,暂时用不着,我们从唉及的国库里清点了一些存粮,眼下还够用,不过嘛……”

张之洞笑着谢绝了好意。

虽然唉及的农业并不发达,经常闹饥荒,但好歹首城开锣还有些储备粮,不至于连饭都吃不上。

汉军在殖民地的民政机构才刚起步,本地官员还没完全到位,就算都到位了,整个公务员系统的人数也不会超过一万人。

开锣城内的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大半年。

“不过什么?”

刘永福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弦外之音,追问道。

“不过将军,你们那边的粮草,恐怕撑不了太久了?”

军方把战俘全都接收了过来,带上了这么大的负担,粮食压力自然剧增。

眼下汉军的所有粮食都要从本土调运,不仅路途遥远,海上运输的风险也大,万一遇上风暴、沉船,那损失就大了。

刘永福脸上的笑意慢慢淡了下去,这确实是他的心头之患。

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虽说还能从天朝本土运来补给,但殖民地本就是为本土创收的地方,如果老是靠本土接济,那设这个殖民地还有什么意义?

再说,修苏伊士运河是个旷日持久的工程。

历史上欧洲人花了十一年,死掉十二万人才完成。

不过他们不把埃及人当人看,不给吃饱饭,只顾着让他们拼命干活,所以效率低下,死亡率自然居高不下。

汉军的计划是先让这七万战俘吃饱饭,再辅以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工期可以压缩到三五年,死亡人数也能控制在两万以内。

如果再能多花些钱,从本地雇些青壮劳力一起干活,工期甚至能提前到三年之内完成。

但问题就在于,汉军现在手头紧,没法向国内要钱,甚至连粮食都不好意思开口要。

所以工期估计至少得五六年!

工程进度倒还能接受,真正让人头疼的,还是张之洞刚才提到的粮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