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海王系统:重生后男神皆忠犬 > 第452章 日常养护:全员轮流照顾

第452章 日常养护:全员轮流照顾(1 / 2)

“幸福树”养护计划启动后,“忠犬联盟”四人没有将责任全部交给乡村养护小组,而是定下了“全员轮流照顾”的规则——每人每年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前往全国各地的“幸福树”种植点,与当地的养护小组一起参与日常养护、开展非遗活动、记录成长故事。这不是形式化的打卡,而是深度的陪伴与实践,让每一棵“幸福树”都能感受到核心团队的温度,也让四人在轮流养护中,持续贴近乡村、贴近传承、贴近初心。

第一棒:苏医生的“健康守护月”

作为团队中的健康专家,苏医生主动认领了每年春季的“健康守护月”。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树木病虫害高发、生长关键的时期,她的核心任务是为全国各地的“幸福树”做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同时为养护小组培训树木健康知识和非遗健康理念。

三月的羌寨,春风拂面,草木发芽。苏医生带着便携式检测设备,首先来到羌寨小学的“幸福树”下。她仔细观察叶片的颜色、形态,用专业仪器测量土壤的湿度、酸碱度,检查树干是否有病虫害痕迹。“这棵树整体健康状况很好,但土壤湿度有点偏高,需要减少浇水频率;叶片上有少量蚜虫,不用喷洒农药,用草木灰泡水喷洒就能解决。”她一边检测,一边向养护小组的孩子们讲解,还现场演示了如何制作环保驱虫剂。

除了羌寨的“幸福树”,苏医生还辗转于四川、贵州、云南的十个乡村种植点。每到一处,她都会为“幸福树”做详细体检,更新成长档案中的“健康记录”;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养护方案;为乡村养护小组举办“树木健康课堂”,讲解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科学浇水施肥的方法。

“树木的健康和人的健康一样,都需要预防为先、科学养护。”在贵州乡村的健康课堂上,苏医生拿着叶片标本,生动地说道,“就像我们要定期体检一样,树木也要定期观察叶片、土壤、树干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长得枝繁叶茂。”她还将树木养护与健康公益结合,教孩子们用当地的草药制作环保驱虫剂、用非遗竹编手艺制作浇水壶,让养护过程成为健康理念与非遗技艺的实践课。

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医生行程数千公里,为20棵“幸福树”完成了健康体检,培训养护人员100余名,更新健康档案20份。临走时,孩子们为她送上了亲手制作的竹编树叶挂件,上面刻着“健康守护天使”。“看着孩子们认真养护树木的样子,看着‘幸福树’抽出新的枝叶,我就觉得这份辛苦特别值得。”苏医生在养护日志中写道,“轮流养护不是任务,而是与树、与孩子、与乡村的一次温暖相遇。”

第二棒:林砚舟的“非遗创作月”

夏季的阳光充足,“幸福树”长势旺盛,树叶翠绿浓密,正是开展非遗创作的好时机。林砚舟认领了每年夏季的“非遗创作月”,他的任务是带着孩子们围绕“幸福树”开展非遗创作,将树木的形态、生长过程、相关故事融入非遗作品,让“幸福树”成为非遗传承的鲜活素材。

七月的浙江竹编之乡,暑气蒸腾,“幸福树”的枝叶长得格外繁茂。林砚舟带着竹编工具来到当地小学,与养护小组的孩子们一起,在“幸福树”下开展竹编创作。“大家仔细观察树叶的形状、树枝的走向,然后用竹丝把它们编织出来,让‘幸福树’的美永远留在竹编作品里。”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竹编的基本技巧,手指灵活地穿梭在竹丝之间,很快就编出了一片栩栩如生的楠木叶。

孩子们围着林砚舟,认真地学习着,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眼神格外专注。有的孩子模仿着编织树叶,有的孩子尝试编织树干,还有的孩子发挥想象,将“幸福树”下的玩耍场景编织进作品中。林砚舟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孩子,纠正他们的编织手法,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非遗创作不是照搬原样,而是要融入自己的观察和情感,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他说道。

除了竹编创作,林砚舟还根据不同乡村的非遗特色,设计了专属的创作主题:在羌寨,带着孩子们用羌绣绣出“幸福树”的四季变化;在云南漆艺之乡,指导孩子们用漆艺绘制“幸福树”与乡村风光;在剪纸之乡,教孩子们用剪纸剪出“幸福树”的成长故事。每一件作品完成后,他都会认真地记录在“幸福树”成长档案中,挑选优秀作品送到公益博物馆展出。

在林砚舟的带领下,孩子们不仅提高了非遗创作能力,更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有个孩子用竹丝编织了一棵迷你“幸福树”,上面还编着四个小人儿,代表“忠犬联盟”四人,旁边还有几个小不点,代表养护小组的孩子们。“这是我们一起守护幸福树的样子。”孩子天真地说道,让林砚舟深受感动。

一个月的非遗创作月结束后,林砚舟收集了50余件与“幸福树”相关的非遗作品,更新了30份成长档案的“传承瞬间”板块,还为每个乡村的非遗体验区增添了新的展品。“看着孩子们用非遗手艺记录幸福树的成长,我就知道‘一树一传承’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林砚舟说道,他将孩子们的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幸福树非遗作品集”,通过基金会的平台进行推广,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第三棒:沈亦舟的“影像记录月”